我留过学,走过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开网店,我的高学历并不浪费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9-21 17:47:23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821位真人故事

我是一个山河四省独生女,仅次于江浙沪独女,留学英澳,穷游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国后,进入大厂多年,双减失业后开了自己的中古网店创业。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坚持下来后,我对现状很满意。

(我在休假)

我是王小马,35岁,来自河北的一个小城,现在经营着两家网店。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爸妈辛勤工作,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吃穿不愁。

记忆中,小时候父母经常去北京办事儿,会把我放在西单图书大厦。我一待就是一天,看各种各样的书,尤其喜欢漫画,中午饿了就在附近买点吃的。

北京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总觉得以后自己要来北京工作。

小时候,我的英语口语不错,妈妈觉得我有语言天赋,就把我送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个英语培训班学习。这也为我以后的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母是典型的慈母严父,他们为人和善,总是教育我要先吃亏,不要太自私,做一个善良的人。

所以,我平时和别人聊天,会比较照顾对方的情绪,让对方会觉得比较舒适。

他们和很多传统的爸妈一样,希望我毕业后考公务员,有稳定的饭碗。

(澳洲留学毕业)

我一直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怎么优秀,只是英语一直没有掉队。

大学期间,四级考了很多次,雅思却很轻松考过。临近毕业,虽然有机会在电视台实习转正,但我还是决定去英国留学。

2011年9月,我来到了英国。

下了飞机,第一眼看到的英国和印象中一样,是一个很古典的国度。

在英国,最不适应的就是物价,买什么都要下意识地乘以10,很拮据地度过了整个留学时期。

有一次和同学约好去德国和奥地利旅行,临行前她的护照钱包被偷了,不能离境,只好我一个人去。

十年前的德国和奥地利,都还很安定,没有现在这么乱,我一个人在那里玩得也很开心。

其实一个人旅行很自由,住青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聊出很多种世界观。

在假期和周末,我陆陆续续去了很多地方,飞过150元的廉价航空,住过11欧的青旅,遇见过世界各地出来闯世界的年轻人。

(在巴塞罗那做项目)

2018年去英国的时候,还会有出租车司机问我说,“你们的国家有这么高的楼吗?”

以前大家都当开玩笑,后来我真的经历了,才发现他们对我们有一些不了解,差异还是挺大。

留学毕业后,我在凤凰卫视欧洲台实习了一段时间,回国后不久进入新东方工作。

在新东方工作的几年里,我遇到了非常好的同事们,也做了很好的项目,经历过996,也很感恩大厂给的福利和培养。

在一次员工能力提升的培训中,我对头脑风暴产生了新的认知,原来创新是这样产生的。因此,我开始去了解国外的创新技能类的专业,最终锁定了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创新设计类专业。

因为我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很顺利地拿到了无条件offer.

事实上,那个时候也是我职业的晋升期,也纠结过要不要中断去留学,但我做决策不会拖泥带水,还是接下了澳洲的offer.

(梅森中古镂空盘)

澳洲是一个相对人性化,相对公平的国家,也是我去过的国家里,歧视相对最少的国家。

我刚去澳洲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不适应。澳洲真的很多元化,亚洲文化跟欧美文化很融合。

工作环境跟国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事之间也有八卦,也都会有小圈子。但是总的来说,工作环境比较融洽,对年龄没有那么大的挑剔,合适就可以。

我非常庆幸自己选的这个专业,这是一个实践类的专业。

这次留学的费用来源于工作的积蓄、家庭的支持和我自己在澳洲打工赚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海鲜市场卖收藏的中古瓷器了。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创新设计类专业聚集了很多有实力的教授,很多实践项目也都来自真实的商业项目。

(梅森经典蓝洋葱花纹瓷器)

比如我们去巴塞罗那的调研项目,设计方案里的部分创意,就成功地引起了酒庄老板的兴趣。理论上,我们的创意是可以很好地商业化的。

这个学校会更鼓励学生多去别的国家学校去交换,去做项目。

我就去了德国做了一段时间的交换生。德国的教育跟澳洲的理念不太一样。直到上了德国交换生的课程,才慢慢建立起对欧洲,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发展理念,尤其是设计和哲学、美学的内在联系。

这也为我后来开网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更有针对性地养我的中古店。

我去德国交换,整个班里只有两个人,到最后就剩下我自己了,难免有点孤单。

这种孤单不光是来自班里只有一个大陆人,而是语言。

他们也讲英语,但毕竟还是讲德语的人多,还有他们对中国了解并不多。他们的信息很闭塞,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很差。

(梅森御龙系列盘)

澳洲学习毕业之后,权衡再三,我还是选择回国发展。

因为有之前的工作经验,回国后再次应聘了新东方,有幸顺利通过面试,也算是对原来的企业的归属感吧。

只是不久后遇到双减,我面临两个选择,主动申请被裁员,或者等待优化的结果。

其实我很感谢双减的突然来临,让我有一个停下来的机会去思考,我未来想做什么,以及我可以做什么。

我也在离职后收到过一个很好的offer,是我面试了四轮通过的,但想到又要进入到一个疯狂运转的状态中,最终还是拒绝了那个工作机会。

这也意味着30+的我,几乎不会再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职场,但我开启了新的工作模式——开网店。

在这个时候,我的店铺成功地被认证了咸鱼玩家,意味着我从一个业余卖家变成了一个专业卖家。

这与之前的留学、大厂的市场营销经历都是相关的,他们是我走到这一步的积累。

(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枚中古胸针 )

运营一个店铺并不容易,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最难的其实就是开始。

首先,我注册了营业执照。虽然是卖家,但也以商家的姿态运营,七天无理由,顺丰包邮,满减、打折、促销都没有落下。遇上损坏,只能退货退款处理,商家该承担的,我都要自己承担。

然后,测试并筛选了靠谱的货源。这个其实是最花心思和精力的。

有时候蹩脚的德语,甚至比流利的英文更能与一手货源建立信任关系。靠着以前的留学人,和对几个国家环境的了解,信息的获取更精准一些。

最后重新定价,迭代消费群体。洗粉是每个店主最难割舍的,但也是专业运营必经之路。

我复盘了过去几年的成交量,平台给卖家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从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根据数据,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店铺的方向,事实上这个步骤很快地完成了店铺更新。

有了以上的基础,我才开始想所有店主都在思考的问题——流量。

(皇家哥本哈根半蕾丝咖啡杯)

我开始写帖子,比如为什么欧洲以前的瓷器上有很多亚洲建筑?这与那个时候的文化潮流,历史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

我也写小红薯,介绍自己的冰箱贴兴趣爱好,每个贴也是一个文化符号的缩影。看似不搭的两个领域实际上受众有很大的重合,以此链接到这部分人群。

在中古店稳定运转后,我又开了一个跨境店铺。

文化的引进是一个很好地拓宽视野的事情,文化的输出更有故事可以讲。跨境的店铺,我尝试把中国的艺术产品卖到国外去。

从搭建到选品和营销卖点,前期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但就在不久前我已经有了订单。这也是我目前在做的事。

(在北京的胡同)

坦白讲,现在我的收入并不稳定,但开销也少了很多,时间精力更加集中,工作目标更明确,这是我很满意的状态。

我也从未觉得自己创业成功,只是在慢慢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个强人,也从未给自己贴上不婚、丁克、离职博主的标签。

在一定程度上,生存的路径有很多种,当你去想,全是问题,当你去做,全是答案。

【口述:王小马】

【撰文:清婉】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