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809位真人故事
我,云南90后,从小在大山里放羊,小学毕业后开始混社会,奉子成婚后又离婚,女儿归我。
后来我又遇到一位姑娘,结果她转身嫁给别人,几个月后却给我生了个儿子。
面对同父异母的一双儿女,我才开始真正成长,担起养家的责任。
我利用自己的唱歌特长,专攻云南民歌,一步步成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并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还收了200多位徒弟。
(工作间隙的我)
我是南慕容,1993年出生于云南曲靖的大山里,父母都是农民,我还有一个姐姐。现在家里有五口人,我和父母,还有我的女儿和儿子,但这俩孩子不是一个妈。
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我从小就在山上帮家里放羊。七岁那年,我在叔叔家第一次接触到录音机,听了一盘名为《逗情郎》的云南山歌磁带。此后我爱上了山歌,从早唱到晚。
童年的记忆并非都是美好。我爸兄弟五个,他是老三,分家时,我爸和四叔仅仅为了争一把铁锹,大打出手。年幼的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亲兄弟会变成这样。
当时我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努力拥有很多东西,亲人要的话,我就给他们。我认为感情是无价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7岁读书,13岁小学毕业就回家放羊了。
(工作间隙的我)
父母劝我继续上学,但我知道家里已经没钱了,继续上学的话,需要把家里的牛卖了,才能凑够学费。可这头牛是家里种田唯一的帮手。
我内心纠结了几天几夜,最终还是决定不读了。我在家放了一年羊,14岁就踏入社会,和堂哥一起去了城里一个小沙发厂打工。
当时采用的是计件工资制,做一个沙发10块钱,一天能赚80块钱左右。在那个年代,这属于高工资了,餐厅厨师的工资都没我们高。
我在沙发厂工作了两年,期间认识了一些社会混混,诱使我走上了那条路。离开沙发厂后,我跟他们混了四五年。
后来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姑娘,两人看对眼后就走在了一起。虽然后来分手了,但当时她已经怀了孩子,没办法,两人就凑合结婚,生下了女儿。
婚后,我想开家烧烤店,因为夫妻不和,她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但我的性格,你越不同意,我越要做。
(工作中的我)
最后在我的坚持下,烧烤店开起来了,并且生意不错。她下班回来后,我让她帮忙给客人倒杯茶,她都不愿意。
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俩人又天天为了琐事吵架,搞得我无心经营,最后烧烤店关门大吉了。
关门后,我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天天到处Du博。最后信用卡透支了十多万,我彻底绝望了,删除她的联系方式,一个人出去打工,做销售,挣钱还债。
等我还完债回来,她已经和别人在一起了。两人直接去离婚,办手续时,我问她:“孩子的抚养费还打算出一点吗?”她犹豫了五分钟,回答说:“不出!”我没再问,直接签字,领了离婚证,当时女儿才3岁。
后来我又遇到一位姑娘,两人恋爱同居了半年,分手1个月后,她就结婚了。可9个月后,法院给我打电话,说她生了个男孩,是我的。于是,我过去把儿子带回了家,临别前我给了她17万。
(工作间隙的我)
儿子现在两岁半了,平时都是我爸帮我带。女儿已经上学了,我妈在社区干保洁,早晚上下班时负责接送。
两个孩子关系挺好,姐姐很会照顾弟弟。我虽然感情路坎坷,但也算是儿女双全了。现在对于感情,我觉得遇到合适的就谈,但一定得灵魂共鸣,要不然太累了。
离婚后我才真正开始懂事,想寻找人生出路。我想起来每次去KTV唱歌,朋友们都说我唱得好,我就想往音乐方面发展。但我学历不够,创作不了流行歌,就剑走偏锋,把目标转向了我们云南的山歌。
山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农民在田地里劳作,随口哼起了歌谣,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山歌。
每个时代,山歌都有不同的唱法。山歌的调子多种多样,如云南的竹基调、师宗调、安宁调、会泽小彝调,贵州的水城调、威宁调、夜郎山歌,四川的会东调等。
在刘三姐时期,山歌发展达到高峰,成为家家户户都会传唱的歌曲之一。
(搭档和我)
我咨询了很多村爱唱歌的老人,同时上网搜索,学习寻找韵脚,慢慢学着编词。
后来我开始尝试把编词声音发在网络平台上,去年,我的一个作品原声,在某网络平台火了,全网使用量达到上千万。
但当时我不懂版权,作品被人盗版提取,上传到了各大音乐平台,最终导致我一分钱没赚到。
之后,我痛定思痛,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才一步步摸索出如何申报版权,如何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注册会员,获取音乐版权注册证书,如何上传作品到音乐平台。
作品火了后,找我写词的人越来越多,我便产生了拜云南山歌老前辈为师的想法,并选择了写词最厉害的杨德洪老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词能力。
小时候,我曾在花灯剧的碟片上看到过杨老师,杨老师歌唱得非常好,演技也很好,后来我发现,很多碟片上的作词人都是他,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师父和我)
我在某直播平台关注了杨老师的账号,看他直播时,我刷了200块钱,加上了他的联系方式,并表达了拜师之意。
一开始是他的助理联系我,杨老师没说同意收我为徒,也不跟我聊天,但我发现他经常看我的作品。
杨老师一直考察了我两个月,才让助理联系我,说同意收我为徒,让我找时间去昆明拜师。师父是个不求名,不贪利的人。他收徒弟,非常看重人品。
有了师父指导,我的作品质量飞速提升。有很多山歌歌手找我写歌,价格从300到2000元不等。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我逐渐认识了一些编曲朋友。我跟两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同时又学习了编曲,为客户提供作词、编曲、作品发行一条龙服务。
但公司只坚持了一个月,他俩就选择退出,压力一下转到我身上。他俩退股的钱,还有员工工资,当时都是我一个人支付的。
我姐看到我深陷困境,就瞒着家里人,偷偷贷款20万给我,鼓励我坚持下去。在姐姐的支持下,公司得以正常运转。
(徒弟和我及表妹)
随着公司发展,我开始在网上收徒弟,我的收徒标准跟师父对我的要求一样,主要看人品,看着交点拜师费。不过条件不允许,一分不要也行,关键要看人品怎么样。
目前,全网加起来我有不低于200个徒弟,当然,现在很多已经不再联系。
前段时间火了两首歌,其中一首是徒弟和我一起写的词。两首歌火了后,给我带来了更多收入,终于把我姐给我的贷款一点点还清了。
虽然我的歌曲热度慢慢起来了,但是圈子里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我。我的声音和一位云南山歌老前辈毛家超老师非常像,导致很多人把我的作品,误以为是毛老师的。
有次在外面吃饭,旁边饭桌上两个人,正在争论我的一首歌,一个说是我唱的,另一个说是毛老师唱的,当时我就在一旁默默看着,什么话也没说。
(好哥们和我)
对于和毛老师撞声,我也想过改变作品风格,但是尝试后发现改变不了,很多调子唱出来还是会有相似度。折腾一番后,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慢慢让更多人认识我。
创作过程中,有时会突然有很多订单。碰上灵感不好,写不出来,刚好又赶上孩子不听话,老师叫家长,真的是让我心力交瘁。有时候客户着急催单,我都是熬夜赶工。
有些人以为我们这行很闲,其实只是表面看着闲。幕后的制作才是最耗精力、最费时间的,只不过没有展现给大家。
特别累、特别不顺心的时候,我也想放弃,但没办法,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又小,只能咬牙坚持。
有时候会忙到深夜,回家后老人和孩子都睡了,我就一个人在客厅躺着,或者干脆在车上听听自己的作品。
听着自己的经典歌词:“等我哪天还完债,挖块土地种点菜。搭个棚子生个火,繁华城市我不来。等我哪天还完债,栽片桃林看花开。困了就在树下睡,死了就在树下埋。”相当于自我疗愈了。
(徒弟和我)
再苦再累,看到父亲没以前那么苍老,脸上有了笑容,我就心满意足了。之前知道我离婚,父亲天天为我担心,一下老了很多。
刚拍网络视频时,一路走来也不容易。有次地点选在了在我们小区旁边的一片花海,只要一开拍,就有人路过,我就会不好意思唱歌。
表弟反复拍了好多次,最后总算拍了一条感觉差不多的,结果回去剪辑时才发现嘴型对不上,白忙活一场。
创作和拍摄过程不是只有辛苦,也充满了乐趣与感动。一个搞笑的歌词段子,有时要拍十几次,因为录到一半,大家就会忍不住笑场。
有时给客户写家族歌,很多内容写的是主人公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比较伤感,作品写出来后,我自己都会被感动得落泪。
山歌如今走上了向流行歌转变的时代,所以现在的山歌,都会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
我因山歌改变人生,我很爱山歌。山歌是一种旋律,一种心情,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山歌,可以表达生活,表达情感,也可以歌颂祖国!
(工作中的我)
回望这一路,从大山的放羊娃,到如今成立自己的音乐公司,每一步都充满了不易与坚持。我用山歌唱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唱出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云南山歌,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徒弟,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述:南慕容】
【撰文:清风独韵】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