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市监局信息公开报告被举报涉嫌数据造假,说“业务不熟练”恐难服众

纵览新闻 2025-02-08 17:30:51

申请表及行政复议资料(视频截图) 来源/极目新闻

纵览新闻评论员 牛可心

极目新闻消息,近日,一男子发视频举报某地市场监管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涉嫌数据造假,引发广泛关注。

举报者指出,该市监局的这份《报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1月17日,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及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均为0,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举报者称,2024年2月,他以邮寄的方式向当地市监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未得到批准。同年,他就此提起了行政复议。

既然有人存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的情况,那么为何《报告》数据显示为零呢?对此,当地市监局回应称,因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在数据整理、导出时疏忽大意,审核环节把关不严,导致此前发布的《报告》数据全部为零,目前已更新并重新发布,将对涉事人员通报批评。

究竟是“业务不熟练”还是“涉嫌数据造假”,我们不得而知。但要把责任简单归咎于“业务不熟练”,无疑是一种避重就轻的做法。从工作流程来看,一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从数据收集、整理,到撰写、审核,再到最终发布,涉及多个岗位与环节。若仅因员工业务生疏,便导致数据全盘皆错,那只能说明整个工作流程漏洞百出,毫无严谨性与规范性可言。审核把关不严,恰恰暴露了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缺失和责任意识淡薄。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关键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中的每一项数据,都是政府工作透明度的直观体现,应当具备高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市场监管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肩负着严格落实信息公开政策的责任。本应严肃对待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每一项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如今,这样一份有瑕疵的报告,不仅破坏了信息公开的严肃性,更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业务不熟练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但责任意识的缺失却是难以弥补的。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明确信息公开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一旦出现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需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从数据收集、整理到报告审核、发布,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