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可谓是事无巨细,从出生起,就开始关注各项教育政策,为了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就购买学区房,不少家庭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学区房由来已久,一直被认为赢在起点的关键,因为重点学校的办学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家长坚信“优秀的老师,能教育出更为优秀的学生”,因此学区房成为众多家长争抢的对象,甚至不惜花高价购买“老破小”。
学区房早已超出住房本身的价值,学区房的存在也使得教育变得不再公平,因为大部分普通家庭,难以承担昂贵的费用,学生自然无法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学区房的副作用,多年来一直尝试削弱其价值,不过效果甚微,好在前不久,有关部门再次下发通知,学区房或将进入寒冬期。
我国的教育改革从未停止,对于中小学的入学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平等的教育平台,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
学区房的弊端愈发明显,对此有关部门提出新的入学政策,即为划片区就近入学。在以往,学区入学制度明确,可能某小区与重点学校,仅有一条路的距离,却因为不在学区内,而无法入学,只能选择更远的学校,增加了上下学难度。
实行划片区入学后,可以实现就近入学,小区周边一般会有多所学校,学生会随机被分到不同的学校,即便购买学区房,也不一定就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很多家长听后很开心。
划片区就近入学政策实行后,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到重点学校读书,家长更不用因为昂贵的学区房而分心。
除了入学政策调整后,教师队伍也发生不小改变,比如教师轮岗制度,可以再次削弱学区房的热度,所有老师在不同学校“流动”起来,可谓给教育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开始试行教师轮岗制度,包括校长和副校长,也要进行轮岗,一般六年一轮岗,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学区房成为历史,还是缩短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家长与其过于在意外界因素,倒不如从根本出发,让学生尽早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小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家长在关注他们成绩的同时,还需多关注学生的德育和美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家长希望学生能学有所成,希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不过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学区房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一项,如若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心思不在课堂上,即便教育资源再优质也无济于事。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将他们向读书方面引导,如若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自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读书上,成绩的提升也指日可待。
如今的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尤其在中考5:5分流模式下,学生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课堂上努力学习,课后要认真复习,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分流到中职类院校。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学生的首任老师,在诸多方面对学生影响深远,即便学生入学后,有学校老师的监管,家长也不能当“坏兽掌柜”,时刻了解他们的校园动态,并做好辅助工作。
家长与老师并无本质矛盾,他们目标一致,都希望学生能学有所成,不要因为某些事,形成对立面。
社会在飞速发展,各项政策也在推陈出新,教育作为国之根本,更要与时俱进,对于学生而言,不管实行怎样的入学和升学政策,都要客观面对,家长也不要过于担忧,只需明白,每一项政策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权益即可,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区房的热度在不断消退,家长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学区房上,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在购买学区房前,还需三思而后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速删)#新学期出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