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从军求仕,历经半辈子沧桑,年近半百,最终功名双收

历史世事 2024-03-31 02:27:47

苏轼有词: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然而成大事者,也当有高适这般奋发进取,坚定不移的信念。

高适,渤海人,年轻的时候家道中落,贫寒,但是仍想从仕,一展才华。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前往长安城求仕,毕竟年轻,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结果失意而归。

他没有想到,政治的黑暗,权贵的把控,平民布衣备受压迫。

此时的他,虽然受挫,但是意气风发,仍是豪迈。回到宋城梁园,躬耕取给,积累才学,时刻想的厚积薄发,再取功名。

时隔八年后,高适再度动身,北上前往蓟门,寻求立功报国的机会。

可是,这次他的希望又落空了,本希望从幕府到朝堂,可是不被赏识,虽然入仕落空,但是这时的他已经积累的边塞生活,为他的诗作打下基础。

文武入仕途都没有成功,高适就游览于梁宋之间,认识不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

这段时间里,他的著作诗篇已经有百余首,小有名气。传颂千古的名篇《别董大》便是在此期间创作的。

公元749年,高适受宋州刺史张九皋的举荐,45岁终于中弟,做封丘县尉。

但是他心有不甘,便辞官再度出塞,在途中得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赏识和推荐,当了哥舒翰的幕府掌记。

之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适以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驻守潼关。不料哥舒翰进退两难,最终潼关失守,哥舒翰也被俘。

高适随即奔赴玄宗所在,被提拔为谏议大夫。不久,又在诸王分镇中提议有功,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参与平定永王李璘叛乱。

这也是高适仕途显达的开始,平定永王后,又领兵解救睢阳之围。此时的他,已经诗名远播,战功赫赫。

之后,高适辗转于属地,最后返回长安,当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于李白两年后终。

《旧唐书》有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

不等不说,高适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年过半百,才得以遇见伯乐,用自己的才华和身手智慧,得以功成名就。

这种不放弃,持之以恒,积累学习,厚积薄发 的精神是我辈学习之楷模。

(图片来源于网站)[灵光一闪]

0 阅读:0

历史世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