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催人烟水远,临流愿借一帆风。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的动荡带来了很多机会,也让很多人丧失了前程,有人耀眼夺目有人黯然神伤。本篇就来看看刘放在曹叡时期的作为。
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刘放与曹操、曹丕的交集,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他依然深得信任,不仅加官散骑常侍,还从魏寿亭侯进爵为西乡侯,向来与他形影不离的孙资也进爵为乐阳亭侯,曹丕时期刘放的加官是“给事中”,如今更进一步。
“明帝即位,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三国志·刘放传》
刘放、孙资依然担任着中书监、中书令,他们可以接触到诸多机要事宜,还时不时会给出一些建议。比如嘉禾六年(232年)孙权派周贺远渡辽东去拉拢公孙渊时,曹叡意图出兵征讨公孙渊,朝臣们大多不赞同大动干戈,唯独孙资坚定地支持曹叡。第二年公孙渊送来的吴国使者首级也说明了他的选择。曹叡在考虑如何处理田豫被轲比能围攻时,也参考了刘放、孙资的意见。
“十二月,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以渊为大司马乐浪公”——《三国志·明帝纪》
“帝闻之,计未有所出,如中书省以问监、令”——《三国志·刘放传》注引《魏氏春秋》
与当年的陈琳、阮瑀类似,刘放也经常要提曹叡撰写书檄,这正是他所擅长的内容。青龙初,魏国边境缴获了孙权与诸葛亮往来的书信,这封信就转到了刘放手上,由他来改写这封信。刘放巧妙地曲解了孙权在信中表达的意思,让诸葛亮以为孙权有降魏之意,导致孙权为此花费了很多口舌解释。所以在这一年刘放更进一步,他和孙资都加官侍中、光禄大夫。
“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三国志·明帝纪》
“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俱出为寇。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三国志·刘放传》
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奉命领兵征讨辽东,随着那颗划过天际的流星落下,称雄辽东多年的公孙氏也画上了句号,这份功绩里刘放、孙资同样能分润一二,他们都有“参谋之功”,凭此继续加官进爵,刘放进为方城侯,孙资进为中都侯,将家乡分封给他们也是给了衣锦还乡的机会。从当年的关内侯一步步成为了县侯,刘放、孙资执掌机要多年的影响与日俱增。
“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三国志·刘放传》
刘放让人影响最深的记载,留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