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消费贷市场迎来政策与利率的双重巨变。一方面,中办、国办及金融监管总局密集发文,要求金融机构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针对信用良好但短期困难的客户提供期限延长、分期还款等支持。例如,工商银行推出“容时3天”宽限期政策,招商银行则通过系统自动续贷功能缓解用户压力。但银行坦言,精准识别客户仍是最大挑战,盲目续贷可能加剧不良贷款风险。

另一方面,消费贷利率战已陷入“冰点”。宁波银行“宁来花”利率低至2.49%,民生银行限量优惠券年化2.65%的利率券5分钟内被抢空。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利率跌至2.91%,较2024年底下降17个基点。部分农商行甚至推出2.4%的“地板价”,利率低于房贷,引发套利担忧。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贷看似“普惠”,实则考验金融机构的风险底线。若仅靠“价格战”刺激需求,忽视场景融合与风控升级,恐将埋下系统性隐患。这场盛宴,是提振消费的良药,还是风险累积的序曲?答案或许就在银行能否平衡“松绑”与“自律”之间。
次贷危机。
我天天金融消费几百上千,怎么,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