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在前,重症不来——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健康守则

李中玉的记事本 2024-02-21 08:53:40

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是泛指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心脏、脑和血管的一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多种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等。其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这些风险因素会导致血管壁变得更加脆弱,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起心肌缺血、脑缺血等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是近年来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规避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和检查项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的类型: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多种类型。这些疾病的起因和病理机制不尽相同,但都与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下面分别介绍这些疾病的特点: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其成因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容易引起多脏器损害,如心脏、脑、肾、眼等重要器官。

在国际上,一般把血压超过 140/90 mmHg 的情况就认为是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和眼底病变等。

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上涉及多种因素,如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疾病等。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作“ essential hypertension”,其具体起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饮食摄入过多钠、缺乏锻炼、长期处于紧张或忙碌状态、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而适量运动、戒烟、减轻压力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的并发症比较严重,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脑血管受到损伤,导致各种情况下的缺血、缺氧和出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因此,高血压非常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定期检测和维护正常血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已经诊断出患有高血压,则需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和控制病情。

2、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局部或全段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每年有约9.2万人死于冠心病。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主要包括动脉硬化、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等。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壁逐渐变厚、变硬,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聚集在破口处,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胸痛、气短、心肌梗死等。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一种压迫、烧灼或刺痛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胸骨后方,并向左肩、左臂或颈部放射。此外,冠心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预防冠心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如避免吸烟、控制体重、保持健康饮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生活方式方面的调整,以及进行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可以为患者开具抗高血压、抗血脂、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以达到降低冠心病风险的目的。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心脏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要,导致心排血量下降或心排血量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目前认为,心力衰竭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功能损伤和代偿性改变的终末结果。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会损害心脏的结构和/或功能,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另外,某些因素如药物、电解质紊乱、感染等也会引发心力衰竭。

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定义,心力衰竭可以根据收缩、舒张或全心功能的障碍程度来分为四期。第一期是高危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改变但没有明显的症状;第二期为轻度症状,患者有轻度的体力活动能力受限、疲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第三期为中度症状,患者已有明显的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第四期为重度症状,患者已达到了严重的病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症状。

4、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完全中断,从而引起脑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它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或完全中断,引起相应脑区缺血性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其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形成、小动脉病变等。

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内动脉或静脉破裂,导致脑出血和脑神经元局限性坏死,进而引起脑损伤和功能障碍。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高龄、高血压、吸烟和饮酒等人群。

脑卒中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程度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和全身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常表现为面瘫、单侧肢体乏力、感觉异常、失语、吞咽障碍等,全身症状则包括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平衡障碍等。

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其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核心。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恢复脑血流方法是溶栓治疗和内颅动脉介入治疗。针对出血性脑卒中,治疗需要尽早控制脑出血,以防止继续出血扩大,减少继发损伤。除此之外,还需要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手段。

预防是脑卒中防治的重要环节。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控制血脂、保持适当的体重、心理健康等。

5、检查项目

常规体检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检查项目:

血压测量:检测高血压的存在。

血糖测量:检测糖尿病。

血脂测量:检测高血脂。

心电图:检测心电活动功能。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

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情况。

颈椎X线片:检测颈椎病。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情绪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睡眠等措施以及定期体检,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0 阅读:1

李中玉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