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传位当夜,最重要的可不是那金牌令箭。

是小李说历史 2025-04-19 16:43:00

从最早在江南筹集资金、催讨欠款、还有拿钱消灾的案子,到后来热河的一系列风波,像是热灶突然爆炸、太子两度被废、还有那死鹰的离奇事件,深挖每件事的背后,都能看出康熙皇帝的精明策划和全局掌控。相比之下,那些皇子们用的手段计谋就显得太过简单和幼稚了,简直就像是在如来佛祖的手掌心里瞎折腾的小猴子一样。

不管下面怎么折腾,康熙心里一直都有数,而且深藏不露。一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他才彻彻底底地把对每个儿子的看法说了出来:

说到这儿咱们就能明白:康熙作为老爹,对儿子们的长处短处那是门儿清,他说话从不带道德评判,满满的都是慈爱包容;但当他变成皇上,挑继承人那套标准就特别理智、特别一致,一点个人情感都不带——对江山稳固有好处、对国家发展有利,这才是关键。

就这样,康熙在一番深沉的交代和叮嘱后,把背了六十多年的重责大任传给了老四胤禛。他拼着最后一口气,宣告了自己的选择:

大家听着,我决定把皇位传给四阿哥。

局面好像已经明朗,但其实战斗才刚刚打响。

康熙断气后,那口头遗诏就没啥用了。那胤禛到底是怎么稳稳当当坐上王位的呢?这里面,老十三可是立了大功,今晚这事儿,他起了关键作用。

在四爷和邬先生开战前的简短碰头会上,他们就已经琢磨过这事儿,说的是:

只要十三爷还在牢里,哪怕皇位传给您,您也稳不住;可要是十三爷从牢里出来了,就算皇位给了别的皇子,您只要瞅准时机,快速出手,局势反转也不是没可能……

这意味着,邬先生虽然觉得康熙心里头倾向于让四爷继位,但他还是聪明地准备了两个计划,一个是传位给四爷的,一个是不传的。不管选哪个计划,十三阿哥的作用都是关键,少了他可不行。

要是传位给老四,那十三的任务就是全力支持,保证四哥能稳稳当当坐上皇位,这是明面上的策略;要是不传位,十三就得跟着老四硬抢皇位、翻盘逆转,来一场暗地里的较量。

皇上眼看就要不行了,这十几年的谋划就看今朝,老邬真是急红了眼:甭管遗诏上写的是谁,今天这皇位,我们四爷是非要不可!

【十三可以做到力挽狂澜的独特优势在于他可以调动的兵权:】

在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还有步军统领衙门,差不多一半的士兵都是老十三亲手训练出来的。

这个安排简直是超常发挥了。说白了,就是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不管你老八的关系网有多广,咱们都有把握立刻把人给拉拢过来。

在真实的权力较量里,尤其是在这种局势复杂、暗流涌动的关键时刻,军权很有可能压过皇权一头。

要是手里没握着像十三那样的硬实力,邬编剧就算是真有通天本领,也铁定翻不了盘。这就像没了手脚的最聪明脑袋,想法再多再好,也没法动手去做,到时候啥高明的计谋都没用了。

反过来说,有了十三亲自领兵坐镇,往后退一步能稳稳守住皇位,往前冲一冲就能用武力解决问题,真的是啥都不用担心!

这就能说明,为啥在皇位争夺最激烈的时候,隆科多成了老八想要拉拢、老四心里提防,还有康熙特意关照的人物,说到底,不就是因为他掌握着两万精锐部队嘛。

【老十三的重要性除了体现他开挂的兵王设定之外,还在于他的魄力和影响力。】

十三一从宗人府出来,就立刻赶往京郊去抢兵权。那时候,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已经收到了老八的命令,就等着一声令下,带着兵马冲进京城,帮老八坐上皇位。

老十三这时候已经被关了起来,一晃就是十年。他都快被逼疯了,因为这十年里他压根没跟外界打过交道。手里既没拿着皇帝的命令,也没啥官方的文件。

文运这家伙,可是朝廷正式任命,皇上亲自册封的大营头头,他的位置稳如泰山,坐得那叫一个牢靠。

这么一看,要说十三是个没本事的,那倒也不一定就处于下风。

但十三一直以来都没让四哥感到过失望。

一开始就直接现身,显示出高贵的地位,让成文运完全没有料到。

然后走着走着,就随口抱怨了几句:

你们这些小子,现在都混得不错,升官发财了,比当年跟着我混那会儿可神气多了。

这主要是想提个醒,告诉军营里那些曾经跟随过他的将士们,别忘了自己的根。同时,他的话里还带着点玩笑的意味,让兄弟们一下子就想起了和皇子十三一起度过的那些年轻时光,这样一来,大家的关系立马就近了许多。

随后,成文运提出的种种疑问就如潮水般涌来,让人不得不直接面对。

我被关在宗人府那会儿,是十三爷的身份,但皇上今天开恩,把我给放出来了。

尽管这话讲出来心里有点发虚,可话里话外都透着股正气凛然,脸上一点没变色。

成文运可不含糊,心里盘算着:现在这情形,那些阿哥们都跟疯了似的,一个个口无遮拦。就算你是皇子,也得按规矩来,想靠一句话就夺了我的兵权,门儿都没有。

老十三这时候终于亮出了他的杀手锏,也是今晚唯一靠得住的东西:那块金牌令箭。

这玩意超级牛,就像皇上亲自到场一样,连成文运这样的人物都得赶紧跪下磕头。

不过仔细想想,今晚皇上已经不在了,而且新皇帝还没定下来,老皇上那块金牌令箭的威风,肯定是大不如前了。它现在就只能给十三的话加点分量,让大伙儿暂时不乱动,别的也就没啥大用了。

而且,这时候的成文运在八爷党争权夺利里可是个重要角色,他只能豁出去了:要是成功了,他就是头号功臣,能一步登天;要是失败了,他全家都得完蛋。说白了,成文运现在就是拿全部身家性命去冒险的疯子,拿个牌子装可怜的落魄皇子根本吓不倒他。

十三心里头明镜似的,知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树几个榜样,把这僵局给破了,好让那些还在观望的将士们能痛痛快快地拿个主意。

毕力塔、张雨、殷富贵,你们三个当年可都是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人啊,怎么到现在还只是游记参将的小角色呢?给我听好了,从这一刻起,我要把你们提拔为副将!

那些曾经跟我一起并肩作战,但在军队里没得到应有待遇的兄弟们,我今天就要为你们出口气!收拾掉那些该收拾的人!

另一种说法:大伙瞧瞧,我开门迎客,靠的就是讲义气的好名声。今天跟着我,我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又拉拢了一帮人~

成文运瞧着大家情绪高涨,心里头开始打鼓。他又一次搬出皇帝亲自赐给他的官位来压人,还拿军纪军规来吓唬大家,暗地里更是把手伸向了剑柄,动起了杀人的念头。

兄弟们本就被十三爷那一套说得心里直打鼓,琢磨着撤退的事儿,你倒好,非得来硬的,这不是往火堆里扔柴嘛!那兄弟们可就不客气了,别怪我们下手不留情!

十三一个眼神示意,哈哈,恭喜成公,你算是戴上“难关挑战者”的帽子了。

金牌令箭确实很牛,但可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关键还得看十三这个人:

要是没有长年累月带头冲锋练出来的勇猛和无数次战斗中打磨出的刚强不屈,咋能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还不慌不忙,气势如虹到没人能挡得住。

要不是一直行事光明正大,痛恨邪恶,做事有原则,还热心助人,哪里能攒下这一呼百应的威望和影响力呢。没有那种明辨是非、见义勇为的性格,怎能吸引到这么多愿意跟随的人。

从胤禛变成雍正的那个晚上,十三爷是绝对不能少的。在那个关键的时刻,胤禛的身边必须有十三的陪伴和支持。可以说,没有十三,胤禛可能就无法顺利地走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十三一直是他最信赖的伙伴,两人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在那个决定命运的夜晚,十三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他不仅为胤禛出谋划策,还亲自参与行动,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可以说,十三是胤禛成功登基的重要推手之一。所以,从胤禛到雍正的转变过程中,十三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存在让胤禛更加坚定,也让整个局势更加明朗。在那个今夜,十三确实是胤禛身边最重要的人。

老十三火速占领丰台大营后,立刻领着队伍飞奔畅春园。

在畅春园这儿,大家像被关在笼子里,只能干等着,老八他们仨心里头那个急啊。老九老十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会儿冲着张廷玉大呼小叫,骂骂咧咧,一会儿又想着法子往外冲,好去搬救兵。老四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想稳住局面,可老十这个刺儿头,压根儿不把他当回事儿,场面眼看就要乱套了。

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喊话:“所有士兵,给我把这儿围个水泄不通!一个人也别想溜出去!”

那绝对是老十三在喊话。

瞧瞧大家的反应,这事儿算是板上钉钉,大局已定啦!

1 阅读:125
评论列表
  • 2025-04-30 02:01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