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这个行为,说明他早就不爱了

冷爱 2025-04-24 11:40:54

最近,我重新看了电视剧《白色强人》。

通过琢磨唐明和苏怡这对伴侣的相处,我发现有两件事很典型,从而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其中一件事,是苏怡煲了汤等唐明回来喝。结果唐明在医院忙了一晚上,一直没接苏怡的电话。

苏怡发现等不到唐明回来,便一个人默默喝完了所有的汤,然后当没事发生过。结果,这件事间接导致两人离婚。

经过时间的力量和唐明的不懈努力,两人的关系终于开始好转,苏怡对唐明的感情慢慢恢复了一些信心,答应复婚,还怀了唐明的孩子。

结果影响两人关系的另一件事发生了:苏怡在一次出诊时发生了意外,被迫流产。

她在做流产手术时,非常渴望唐明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是唐明忙于另一台手术,无法抽身。

手术结束后,唐明匆忙找苏怡道歉。苏怡却一脸平静地说:“我们还是保持朋友关系吧。”

当时很多观众包括我,都为这一对惋惜。他们其实都很爱对方,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有人认为苏怡太作,因为唐明的心里就只有她一个,实在不能理解她为了一些小事情否定唐明的爱和深情。

但显而易见的是,苏怡是攒够了某种失望后,不得不转身离开。

第一次离婚后,苏怡是过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被唐明的极力挽回和深情厚意打动,愿意重新靠近他。

然而很可惜,还是同样的事情破坏了她对这段感情的信心。

而且,她第二次的信心崩塌,会比第一次的更严重。

可以说,让人对一段关系突然失去信心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这些小事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关系里的一种“隐形背叛”——依恋伤害。

依恋伤害的影响力,没有出轨所表现的那么明显。可是对关系的杀伤力,一点都不比出轨小,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01

计较小事的人,究竟是在意什么?

再借助《白色强人》里苏怡的例子。

苏怡特意煲汤等唐明回家一起喝,结果她一个人喝完了所有的汤,且当没事发生。

这件事通过苏怡对婚后生活的回忆展现出来,说明了她心里很在意这件事,哪怕她表现得再怎么云淡风轻。

苏怡性格沉稳,不是爱作爱闹、情绪波动很大的女人,所以她不会强势又主动地要求唐明为她做什么。

这意味着发生事情时,她大多会选择自己消化。

她表面上善解人意,其实内里很有自己的看法,大概率也属于感情减分制的类型。

那么,唐明没有回来喝汤,苏怡也没有在明面上和唐明计较什么。

这件事对她的伤害体现在哪里?她在意的是什么?

其实两人之间的感情,就是由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小事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也会存在暗中破坏感情的小事。

例如煲汤等对方回家一起喝,结果没等到;伤心难过时只需要对方的抱抱,可是对方不给。

这些都不是严重的冲突,可一个人若得不到对方及时的情感回应,她内心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是真实和强烈的。

也就是她在这互动的一瞬间,没有感受到对方的爱,而是感受到了对方的背弃。

所以,苏怡就是因为很多这样的小事,一次次感受了唐明的背弃和冷落,内心的不安感积少成多。

虽然唐明在口头上很爱她,平时的一些行动也很有诚意,对感情专一。

可是每次在苏怡最需要唐明的时候,唐明不在身边给她带来的伤害,完全抵消了这些在平日里积累的爱。

说明在关系里计较小事、为小事生气的人,在意的不是具体事情本身,而是伴侣对这件事消极的处理方式,所带给她的强烈不安全感,让她无所适从。

这些对两人的感情起到负面作用的小事,就是依恋伤害。它真的会逐步削弱一个人对感情的信心。

02

正确看待依恋伤害,有助于减少内耗

举个例子,当你在某一瞬间情绪低落,很需要对方安慰一句,或者拥抱一下。

但是对方没有满足你,可能还会责怪你不懂事。并且还有句话说: “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如果你是性格善良,容易内耗的人,就难免自我怀疑:我是否不够通情达理?我的需求是否不合理?为这点事计较是否太小气?

而心里的郁闷和拥堵又是那么真实,应该自己默默调整,还是发泄出来给对方看到呢?很多时候的内耗,就发生在这里。

那么,只要了解感情里有依恋伤害的存在,我们就可以知道内心的这种不舒服,既不是因为自己无理取闹,也不是对方故意和自己对着干,而是自己的情感需求没有被对方接稳。

虽然归根到底安全感确实是自己给自己,但两个人谈感情本就是为了爱与被爱。

爱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看见和接受彼此的需求,这样两人的情感才能流动。

另外,你勇于承认自己就是有需求,相信对方不是背弃只是没有接好自己的需求,往往就是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的表现。

在这样的信念下,针对没有被伴侣接住的需求,你就可以和对方进行深度沟通,大方坦诚和对方说明自己的感受。

在这里就要注意,和对方沟通的要点是降低攻击性。

不要直接指出对方的不是,只说事情本身和自己的感受。否则沟通就真的成为了一种情感索取,容易起到反效果。

如果对方对你的疏忽只是无心之失,他通常就不会抗拒这种深度沟通,而且这也是一个对彼此增进了解的机会。

03

理解依恋伤害,有助于深入理解亲密关系

我有个朋友,以前她的择偶要求里,非常看重男方的物质条件。

结果目前她相处最久的男朋友各方面条件普普通通的,但两人的感情一直都挺不错。

有一天我打趣她,对方是不是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让她这么死心塌地。

朋友就说了一件小事——有一天,男友要外出和朋友通宵。在晚饭时间,男友发消息提醒她一个人吃饭。

她看到这话后就莫名上头,回复男友说当然知道要一个人吃,而且一讲这句话她就很生气。

于是男友发了个红包,表示让她点一份好吃的外卖。在这一瞬间,她就不生气了。

然后,朋友说了这番话:“我不生气了,不是因为那几十块钱的红包,而是我的小情绪被他接好了。

平时也有很多这样的小事,不知不觉我连对自己也有了安全感。”

朋友的这件小事让我发现,一段感情想要越相处越和睦,说难真不难,说简单也真的不简单。

那些表面看起来只是伴侣的一句安慰、一个小红包就解决好的问题,背后其实是他对潜在依恋伤害的察觉和规避,在雷还没爆的时候就清除了。

不必天天说爱,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是处理感情关系的一种最简单的智慧。

所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不重要的事情少去计较,就像伴侣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忘记晾衣服。

以及,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方的言行。尤其是当下的感受千万不要隔夜,及时表达感受,永远是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

如果两个人忽视了依恋伤害的存在,那么恋爱、结婚就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他们大概率没有真正理解和接纳对方。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就分手,一段感情不会无缘无故就结束。压死骆驼的稻草不是最后一根,而是每一根。

作者 | 西良 关系心理学爱好者,热衷从文学作品、生活细节中,探索背后的情感动机与价值观。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