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本是汉章帝刘炟第四子,他的生母是梁贵人,然而她生下刘肇没多久,便因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于是,没有生育皇子的窦皇后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刘肇的抚养权。

窦皇后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她也想着辅佐刘肇当上太子,这样自己以后就可以“母凭子贵”了。但是这时汉章帝刘炟已经立了太子,他就是宋贵人的儿子刘庆。
窦皇后就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仗着刘炟的宠爱,天天吹“枕边风”,说刘庆的坏话。时间久了之后,刘炟也觉得自己的儿子刘庆不靠谱,就下令废除了太子刘庆。这样一来,刘肇算是捡了个便宜,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这时候他才4岁。

窦皇后也是亲自教育刘肇,请了当时最好的老师去给刘肇讲授知识。刘肇也一直以为窦皇后是他的生母,格外尊敬、爱戴窦皇后。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驾崩,当他的父皇病逝,不满10岁的他被扶上皇帝宝座时。窦皇后此时也成为了窦太后。
按理说,窦太后已经成为这一届的宫斗冠军了,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才对啊,但是窦太后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很快就把持了朝政。她把自己的“娘家人”提拔了上来,掌握了朝廷重要的机密。这样一来,朝廷上上下下的重要位置上都被窦家掌控。
窦太后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在朝廷一手遮天,皇帝的权力就被逐渐架空。窦太后的哥哥窦宪远征匈奴,大败匈奴单于,班师回朝后威望逐渐增高,越发骄横膨胀,有些不将年幼的汉和帝放在眼里。

汉和帝刘肇就成了傀儡皇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请示过窦太后才可以执行,也没有权利去处理朝中的大小事务。

渐渐地,窦太后发现,只要汉和帝在位一天,她就永远无法真正手握生杀大权。于是,窦太后就开始策划起了一场宫廷政变,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杀掉汉和帝刘肇。
从小在宫廷中长大的汉和帝刘肇,对于政治有着天生的敏感。他很快就察觉到了窦太后对自己地态度有所变化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和蔼可亲了,甚至还带着一股敌意。
刘肇百思不得其解,就派了身边几个可信的人调查。这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就发现了窦氏家族早就蠢蠢欲动想要杀掉自己,有着谋反之心了。这可怎么办呢?年仅4岁的汉和帝也在寻求化解危机地办法。如今,他虽然有向他报信的司徒丁鸿等人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限制皇帝与大臣单独接触,刘肇没办法直接面见他们。朝廷的军队、守城的侍卫、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窦家人,宫廷戒备森严,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到底应该向谁求助呢?这可把刘肇难住了。刘肇左思右想,决定寻求宦官郑众的帮助。
郑众是谁呢?他从小就一直跟着刘肇,陪着刘肇一起玩,一起读书,就相当于”伴读小书童”。郑众也是”站队小能手“,很小的时候向刘肇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态度。再加上郑众做事天衣无缝,一点漏洞也不留下,专业的业务能力又在刘肇的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
郑众劝刘肇早点下手,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于是,刘肇就把正在镇守凉州的窦宪召回了京城。刘肇对外宣称是为了让窦宪进京辅佐朝政,帮助他处理朝廷大事,实际上是控制住窦宪。

因为刘肇平时一直表现得很低调,窦宪也并没有产生怀疑。在他的印象中,刘肇还是那个被控制的、没有什么政治才能的皇帝,他也就安心睡大觉去了。万万没想到,在深夜的时候,刘肇亲临北宫,命令司徒丁鸿派重兵守卫,紧闭城门,让他们无处可逃;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窦宪的亲信,郭璜、邓叠等人,一夜之间清除了外围势力,避免他们与窦氏家族成员勾结。
第二天,刘肇派人直入窦家,夺了窦宪的军权,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这一招让窦宪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地回到了封地。刘肇为了打击窦宪势力,还把窦宪的亲信郭璜等人杀掉了。失去了亲信的窦宪,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再也没办法掀起大的风浪,威胁刘肇的统治了。刘肇随后一纸诏书,赐死了窦氏兄弟。
在这次的政变之中,刘肇胜利。窦氏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结束了,刘肇将权力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大家都对刘肇刮目相看,希望在刘肇的带领下,国家可以再次繁荣起来。
这一年,刘肇才14岁。

刘肇在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之后,就想着将全力尽快收归中央,加强自己的统治。这个该怎么入手呢?于是刘肇就决定把太傅这个职位撤掉,
刘肇如果直接把“录尚书事”收了,肯定会引起大规模的讨论的。于是他便让找了一个他信任的人,尹睦来做太傅,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朝廷的动态了。刘肇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尹睦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活不了多久了。
等到尹睦两腿一蹬,那么刘肇就可以以心腹大臣去世、自己立太傅会现得对太傅不尊重为借口,一直推迟而不去找人担任这个官职。时间久了之后,自然而然就将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此后,刘肇果然没有设立太傅一职。、
刘肇在法制上还主张宽刑,即使是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窦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刘肇的亲生母亲是梁夫人这件事。朝廷的其他大臣都觉得要严惩窦太后,但是刘肇却念及窦太后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没有降窦太后的封号,还将窦太后和自己的父亲刘炟葬在了一起。而他对自己的生母梁贵人、宋贵人的问题也都妥善安置,后来梁贵人被追封皇太后。
刘肇经历了这些事情,也知道了贤能的人才对于江山社稷的作用。他为了选拔人才,曾经有四次专门下了诏书选拔官吏。在他的努力之下,他也建设起了朝廷的核心领导班子,其中就有郑众。郑众得封后,没有恃宠而骄,一直低调做人,更是深得刘肇的欣赏。以至于后来,刘肇连政事也同他商讨,郑众的许多建议与见解都被采纳,得到实施。

很多人认为刘肇还是个有作为的少年,能够清除窦氏集团,夺回自己的权力。只是比较可惜的是,他14岁当政后,任用宦官郑众,开启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他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宦官用权的始作俑者,给后来的朝代任用宦官开了个不好的头,以至于东汉在他之后的朝代里陷入了宦官当政的局面,是十分可惜的。
而汉和帝最大的失误是对邓皇后太过宠爱。他驾崩的时候邓皇后25岁,就开始辅佐刘肇刚刚出生一百天的小儿子刘隆继位,但刘隆很快就要夭折了。随后邓太后辅佐傀儡皇帝刘祜继位,临朝听政,把持朝政多年。她去世后,刘祜终于亲政。这时人们才发现,安帝亲政后国家却越来越衰败混乱。
其实,和帝比东汉很多皇帝都要强,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更不应该和那三个昏君并列。要不是汉和帝刘肇只活了27岁,以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实现下一个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