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即将宣判之际,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宣布重归政坛。
3号当天,她在位于大邱市的私邸,与执政党紧急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权宁世、党鞭权性东等人会面。

期间,她呼吁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应更多地为国家未来着想,指出无论尹锡悦弹劾案最终判决结果如何,韩国国内都可能出现民意分裂、朝野阵营支持者对抗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执政党应当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时艰。

朴槿惠此时在大邱私邸会见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高层,表面上是呼吁党内“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实则试图以“保守派精神领袖”身份重整分裂的执政阵营,尤其在尹锡悦弹劾案临近宣判(3月中旬)的关键节点,其动作意在稳住保守派基本盘,避免国民力量党因弹劾失败或成功而彻底崩解。

尽管朴槿惠声称对尹锡悦被拘押“心情沉重”,但她并未直接表达支持其留任,反而强调“无论判决结果如何都应维护国家稳定”,这一模糊表态既避免与尹锡悦深度捆绑,又为后续政治布局保留灵活性——若弹劾失败,她可借势扩大自身在保守派内的话语权;

若弹劾成功,她可能成为整合右翼势力的核心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面对象包括曾参与弹劾她的权宁世,双方“既往不咎”的姿态显示出执政党急需借助朴槿惠的历史影响力凝聚共识,但这也暴露了保守派内部缺乏新生代领导力的结构性危机

朴槿惠的政治污点源于2016年“亲信干政”事件,其闺蜜崔顺实被曝干涉国家事务并收受三星等财阀贿赂,最终导致国会以234票赞成通过弹劾,宪法法院认定其滥用职权、泄露公务机密等罪名成立。
这一事件不仅使她成为韩国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更引发民众对政商勾结的强烈不满,其1700余天的牢狱生涯至今仍是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伤疤。

朴槿惠与尹锡悦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优先的有限合作”。尹锡悦作为当年将她送入监狱的检察官,两人存在历史恩怨(朴槿惠在回忆录中披露尹锡悦曾施压其认罪),但当前共同面临进步派压力,促使他们暂时搁置矛盾。

朴槿惠此次出山并非单纯帮助尹锡悦,而是着眼于保守派整体利益:一方面通过呼吁团结缓解党内因韩东勋派系出走导致的权力真空,另一方面借民生议题重塑政党形象以应对可能提前的大选。
然而,她的介入也可能加剧保守阵营分裂,部分年轻选民对其“腐败前总统”标签的反感可能抵消团结效果,尤其是在55%民众支持政权更迭的民意背景下。

民调显示仅有39%民众支持执政党延续执政,而李在明以46.3%支持率大幅领先,其个人历史污点(亲信干政案)仍使40岁以下群体支持率不足20%。
但潜在机会存在于:第一,李在明正面临违反《公职选举法》的二审判决,若被判2年监禁将丧失参选资格,这为保守派创造翻盘窗口。
第二,55%支持政权轮替的民意中存在部分对进步派激进改革持保留态度的中间选民,朴槿惠若能以经济承诺争取该群体,可缩小与共同民主党的差距。
若要实现胜选突破,朴槿惠需完成三项核心准备。

加速整合保守阵营,当前国民力量党内“保尹派”与“弃尹派”仍在激烈内斗,她需以财阀资源为纽带促成各派系妥协,例如通过三星等企业承诺增加就业岗位以换取政治支持。
需构建差异化政策,重点强化“经济复苏计划”细节,例如提出将半导体出口退税提高至15%、设定年度通胀控制目标3%等量化指标,以此对冲李在明在劳工权益领域的竞争优势。

还需启动形象修复工程,针对年轻选民推出“政治透明化”承诺,如立法禁止总统亲属介入政务,此举既能弱化亲信干政案阴影,又可分化进步派青年票仓。
但上述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宪法法院驳回对尹锡悦的弹劾,否则保守派将因权力真空陷入更严重分裂
尹锡悦面临的弹劾指控源于其2024年2月以“应对朝核威胁”为由推动扩大军队国内治安权,甚至暗示可能实施紧急戒严令,此举被在野党指控为“军事独裁前奏”。

若弹劾案获得宪法法院6名以上法官支持,尹锡悦将立即罢免并可能面临刑事调查,触发60天内提前大选。这将导致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失去权力主导地位,党内可能分裂为朴槿惠派系与改革派。
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作为民调领先的候选人(支持率46.3%),大概率会推动政策转向,包括弱化对美军事依赖、调整对朝强硬路线,甚至可能重启中韩自贸协定谈判以缓解经济压力。但权力真空期可能导致韩美联合军演暂停、朝核问题应对失序,朝鲜可能借机强化导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