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今年62岁,上有老下有小,母亲88岁高龄因为脑梗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每天除了喂饭还要伺候老人起居卫生。
因为瘫痪,老人经常屎尿都在床上,她每次自嘲感觉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睡觉是仅有的个人时间。没想到忙活了一辈子,退休反而更忙了。
每次一想到这个,陈女士就止不住地流泪:
“别人都夸我妈长寿有福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还夸我孝顺,可长寿真的意味着幸福吗?”
一、一万人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岁?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预期寿命和人均预期寿命都在不断上升,我国疾控中心一篇发布在《柳叶刀》上的调查报告就曾预计到2035年,国人的预期寿命将超过80大关,预计可以达到81.3岁。
那么多少岁才算长寿?
有些人可能会说100岁才是真正的长寿,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基本能达到的人寥寥无几,从现实出发,80岁已经算普遍认同的高龄了,如果按照前文提到的预期寿命数据来看,80岁已经是大部分人的平均上限,用来衡量长寿也算是比较合适的年龄。
那么,我国的80岁老人到底有多少呢?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2000年我国80岁及以上老人总数为1199万人,到2020年这一数据就达到了3580万人,从老年总人口的9.2%提升到13.6%。
而且《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的数据中,我国群众中同年龄层能达到80岁高龄的占比在30%左右。比如北京常住人口近2184.3万,超过80岁的人数在69.9万人。按照比例换算一下,平均每1万人中就可能有320个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当然,这个数字也不是一定的,而且受当地医疗水平、经济发展影响,像农村就会比城市的长寿老人要低一些,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万人中能达到80岁以上的人数占比可能达到40%。
从中可以发现,经济条件越好,医疗水平越高,人们可以享受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服务越多,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会更高,由此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地域性长寿比例,但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这一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二、长寿并非好事?活到多少岁才好?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长寿是福,但年龄越大也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某些人看来长寿也可能是一种被动式负担,澳大利亚科学家大卫古德尔就是其中之一。
104岁的大卫古德尔(David Goodal)决定在瑞士接受安乐死的新闻引起热议,不少人开始猜测是不是有什么健康“隐情”才让他这么想不开,但他的回应却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原来也有人单纯嫌命太长。
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衰老的一系列退行性改变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五感功能的减退,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功能的异常,记性越来越差、运动能力也不再如从前,即便再长寿,也只是延长了晚年痛苦的光景。
所以年龄越大也不一定意味着幸福,生活幸福的前提其实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质量,而这也和身体健康程度息息相关。
权威心理学期刊《psychological bulletin》曾经发表过长寿与幸福关系的研究,发现65-70岁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最高,70岁以后年龄越大,反而满意度越低,研究员发现这一情况可能和增龄性机体退化,加上疾病的高发,这些躯体上的衰老困扰,是降低了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诱因。
还有不少老人认为,长寿有时候也可能是对后辈沉重的负担。
近段时间网络上一条“老人长寿是吸了家里人福气”视频引起热议,不少老人看到这些内容,就以为是自己活太久用光了家人的福气,一旦家里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更加重了老人的心理负担,担心是自己一直不死给家人带来影响,甚至有老人信以为真自杀。
其实老人大可不必把长寿视作家庭负担,建立正确的生活观,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重视自身健康管理,为长寿生活打下健康基础,才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最好的人生解答。
三、高质量的长寿生活,该怎么达到?
人人都想健康长寿,但能做到的却很少,难道长寿只能靠天命?其实非也,所谓事在人为,高质量的长寿人生也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
1、合理膳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认为,健康的膳食习惯是改善人体代谢、免疫和延缓衰老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日常摄入应以荤素搭配,增加食物种类,主食最好以谷薯类膳食纤维高的食物为主,另外蔬果、蛋奶、肉食合理配比。
2、热爱运动
《糖尿病护理》期刊上就曾发布过关于运动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发现晚上18点之后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61%的死亡风险,建议每周保持3-5次运动,每次持续时间最好超过30分钟以上。
3、睡眠规律
良好的作息可以保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反之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就会增加身体消极影响、负面情绪甚至免疫失调。很多人熬夜后经常容易抑郁、暴躁,或者上火、眼睛红血丝增多、口角生疮、记忆和反应能力下降,这些都是作息不良带来后果,长期下来可能增加健康负担。
4、心态良好
好心态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很多人意识不到负面情绪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长期处于焦虑和抑郁、高压状态下,人体很容易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风险,建议日常尽量放宽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好心态,别让负面情绪环绕你。
5、定期体检
很多疾病早期可能没有太大反映,比如很多癌症早期很难发现,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为时已晚。因此建议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尽早干预,从而减少威胁寿命健康的风险,也是促进健康长寿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重要前提,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减少健康风险,才能更好的为长寿添砖加瓦。
参考资料:
[1]《北京等8省市,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北京日报.2025-03-09.
[2]《长寿饮食新发现:这样搭配降低 27% 死亡风险,科学公式揭晓》 .人民网科普.2025-04-02.
[3]《保持3个生活方式,活到100岁几率增加61%!10大延寿习惯,很多人没做到》.健康时报.2024-09-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只要不亖,就有一百岁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