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作手艺的兴起与人们的生产分工的逐渐专业化相一致。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分工尚未形成时,所有的活儿都要单干,属于多面手和全能水平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生活生产需要的物品日益增加,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就变原来副业为主业,专门从事各种自己特长的职业以谋生,于是出现了各种专职的工匠。工匠们散布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的在作坊中做工,有的游动于民间村落,完成人们生活的各种需要,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匠作习俗文化。

传统的民间匠作俗称七十二行,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以下是七十二行对应的祖师爷:
1.花炮:祝融
2.木偶:偃师
3.剪刀:张小泉
4.当铺:马援
5.豆腐:刘安
6.相声:东方朔
7.刺绣:卢媚娘
8.酿酒:杜康
9.制糖:邹和尚
10.制药:孙思邈
11.旅游:徐霞客
12.纺织:黄道婆
13.评书:柳敬亭
14.内科:张仲景
15.秤匠:胡令能
16.风水:郭璞
17.制醋:帝予
18 .商业:范蠡
19.农耕:后稷
20 .饭馆:灶君
21.算卦:鬼谷子
22.盐业:蚩尤
23.鞋匠:孙脾
24.屠宰:张飞
25.裁缝:轩辕
26.木匠:鲁班
27.制漆:俞伯牙
28.竹器:张班
29.戏曲:唐明皇
30.乐器:孟昶
31.针业:刘海
32.馒头:诸葛亮
33.印刷:毕昇
34.药铺:韩康
35.媒介:月老
36.外科:华佗
37.画匠:吴道子
38.糕点:文仲
39.丝织:螺祖
40.车夫:造父
41.理发:罗祖
42.茶叶:陆羽
43.玉器:丘处机
44.旅店:孟尝君
45.看相:刘伯温
46.造纸:蔡伦
47.仓储:韩信
48.戏法:吕洞宾
49.皮匠:比干
50.梳蓖:赫连
51.制笔:蒙恬
52.泥塑:女娲
53 .曲艺:周庄王
54.吹鼓手:师旷
55.会计:桑弘羊
56 .厨师:詹王
57.水产:龙王
58.镖行:达摩
59.兽医:伯乐
60.皮影:李少翁
61.澡堂:智公和尚
62.水运:杨泗将军
63.染业:梅福
64.饮食:彭祖
65.墨砚:子路
66.渔业:伏羲
67.水利:大禹
68 .窑匠:太上老君
69.扎彩:五道真君
70.中药:李时珍
71.制陶:宁封子
72.车运:马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