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西南的解放军却被一队农民拦住:“你好同志,请问能联系上周恩来同志吗?”
周恩来同志此时并未在西南指战,加上他在党内地位不一般,所以被找上门的解放军十分警惕:“你们找周恩来首长做什么?”
这队农民面露苦涩,声音有些喑哑:“我……我们是红军,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我们这些年一直在等周恩来同志的命令……”
解放军同志大惊,核实过这对农民的身份后,迅速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这才揭开了一段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队的英雄往事。
那么,这一小队农民究竟是何身份?他们为何这些年来在等待周恩来同志的命令?他们的身上究竟有哪些英雄故事?我们不妨来看看。
英雄的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队
1935年2月9日,红军部队抵达云南省威信县城,随后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决定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云南威信县
次日我们就在扎西湖广会馆召开了留选地方工作的干部会议,其中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会议上做了动员。
最终选定了徐策在川黔边区成立一支游击队,目的正是为了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我们都知道牵制敌人的战斗很艰难,我红军战士们都没有退缩。
最终在中央的抽调下,我们留下了400名同志,于2月12号在石坎子田坝头召开了大会,徐策在会议上宣布纵队成立。
谁知在大会快结束的时候,一名身穿军装的干部突然出现在了临时搭建的台子上。
这个干部就是周恩来,只见他缓缓站定,深情的望着战士们:“同志们,我是周恩来。如今我们的部队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候,党需要你们在此处开展游击战,配合主力红军进行战斗。”
随后周恩来同志握了握拳头,提高了音量:“红军主力摆脱敌人围攻的那一刻,我必定下令通知你们归队。最后,期待着我们重逢的那一天。”
台子下面的战士很多都红了眼睛,他们知道此行不易,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在动员大会上振臂高呼,他们的心底同样期待着与红军主力重逢的那一刻。
2月14日,这个400人组成的川南游击队,在叙永塔底与红军主力挥泪告别,很快转移到川恒边境的武隆山区,与叙永特区的游击队会合。
队伍壮大后,战士们在特委的领导下积极打击与牵制敌人,并在此地创建了地方政权,开辟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红色区域。
同年3月4日、5日,这只游击队不但击溃了37团和叙永两河镇民团的攻击,更是在3月中旬直插四川腹地,进一步逼近了长宁县城,使得国民党不得不调往兵力到此处。
部队所行之处,所向披靡。随着我们相继粉碎了黄锦章团与江安、长宁等四县团队的进攻,我们顺利的迷惑了敌人,为我们的红军主力部队突围,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与机会。
这只部队留在边区的意义达到了,川南游击队强大的战斗力,让国民党方面认为——我们的红军主力部队依旧在川南。
我们在4月中旬顺利的将敌人赶出了威信县境内,并组织攻打了盘踞在水田镇的陇承尧部,经过一日的基站,我们顺利的占领了此地,并在此建立了我们纵队活动的基地。
徐策在进驻到此地后,开玩笑似地说道:“我们纵队的战士,个个敢拼敢打,以我们如今的进度,蒋介石必定会派兵围剿,往后的日子恐怕要不好过喽!”
7月4日,我们的游击纵队浩浩荡荡的驻扎到了威信县扎西镇,并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驻扎在威信县扎西镇的国民党,此时已经被我们的“红军主力部队,”吓得瑟瑟发抖,只得带领自己的兵躲在了狮子营内,不敢迎战。
战士们本以为进城会是一场血战,谁知国民党部队如此软弱不堪。国民党蒋介石和三省军阀都将这支纵队当成了红军主力,对此极为忌惮。
蒋介石为我们的战力感到震惊,于是很快命令川军4个旅的主力在川南边区布防,不过他们依旧不敢贸然的进入贵州追击“红军主力。”
眼看蒋介石,派兵组织“围剿”,不让我们在此处扎根。
中央红军就知道,国民党方面已经完全相信了我们的计划,将川南游击队当做了我们的红军主力。
趁着国民党前北空虚,我们的红军主力部队很快拿下了娄山关与遵义,随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顺利跳出了敌人数10万大军组成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一次极大的胜利。
川南游击队也在徐策的领导下牵制打击了敌人,顺利开辟了以威信县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勇敢的游击战士们,用生命与鲜血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捣毁了大量的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土豪劣绅,救人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一时之间声威大震。
蒋介石为人十分记仇,他在云贵川三省地区“围剿”红军的计划破灭后,对于耍了自己的这支红军游击队十分生气,多次命令三省军阀加紧对这支红军的围剿。
敌人的势头很猛,我们也毫不示弱。
徐策带领我们的红军游击队,在边区开展了迂回,转战灵活穿插。
不过随着战斗的频繁发生,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十分辛苦。就在战士们用生命苦苦战斗的时候,游击纵队的司令员王逸涛却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叛变。
“他在邓家平叛变了?!”
徐策的表情十分严肃,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于是迅速召开了会议:“我代表特委开除此人的党籍,并撤销他的一切职务!”
随后他又气愤地补充道:“我们真是错看他了!将来革命成功,一定不能放过他!”
王逸涛的叛变,让我们的游击纵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敌人不但从他口中得知了我们的内部情况和行踪,更是让我们部队中的士气遭到了重大的打击。
一时之间徐策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又不得不抓紧时间调整我们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7月12日的深夜,国民党司令周化成得到了关于我们行踪的密报,趁着深夜带领川军部队占据了长官司到石碑口的山梁子,并在此处设下了伏击封锁线:“长官,红军真的会从这条路上过吗?”
国民党的那名长官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不紧不慢的说道:“这是红军内部的人说的情报,十有八九不会假。他的小命如今在我们手里捏着,能翻出什么浪花?”
说到这儿,国民党那名长官不知想到了什么,顿了顿继续说道:“红军个个都是硬骨头,这突然碰上一个这么没骨气的,还真有点不习惯……不管怎样,今晚一定要打起精神!”
敌人十分狡猾,他们的埋伏也骗过了侦查员的眼睛。于是我们的游击纵队在13日的清晨走过这条路时,遭到了敌人的围攻。
我们纵队的两个支队和6个大队都被围困在山路上,道路狭窄,我们无法找到地方进行掩藏。
敌人就那样端着枪站在山头高地,向我们的纵队进行猛烈扫射,情况一时之间十分危急。
徐策亲自督战,尽管我们已经极其努力,但纵队的伤亡依旧不容小觑。随着战争的持续,副政委张凤光在反击时,不幸中弹牺牲。
我们的代参谋长陈宏,也因重伤而被俘虏。徐策看着战士们一个一个在眼前倒下,红着眼睛,号召部队必定为死难的烈士们报仇血恨。
他带着部队,凭着一腔孤勇冲上了敌人占据的山头阵地。在到达山头时,徐策早已身受重伤。
看着鲜血直流的徐策指战员,警卫员流着泪将他背下了山。徐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定定的看着余泽鸿:“纵队就交给你了!”
医护人员用担架抬着身负重伤的徐策,预备抬着他随部队一起转移。不过此时的徐策已经因为流血过多,身体十分虚弱。
在看到余泽鸿已经带领纵队杀开一条血路后,他告诉身边的警卫人员与医务工作者:“把我放下!快去追部队!”
察觉到警务人员的抗拒后,徐策加重了音量:“这是命令!快去!”
身边的警卫人员含着泪放下了徐策,撤离了此地。随后国民党部队到达后,徐策被残忍杀害。牺牲的时候,他不过33岁的年纪。
革命的队伍,红军的精神
徐策牺牲后,余泽鸿带领部队转移到了扎西的簸箕坝整顿,并在8月初总结了我们战斗失利的原因,并制定了今后部队的行动计划。
随后余泽鸿将刘复初领导的游击支队,调来与纵队一起活动。
我们的游击队就在乌蒙山深处的川滇边境进行修整。我们在休整的同时,不断发动群众参战,这让我们的部队人员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补充。
所有的战士们怀着为解放川南劳苦群众、为徐策等烈士报仇雪恨、与等待周恩来同志的命令的决心,积极转战川南。
截止到9月底,蒋介石已经调集了川军、黔军数万人,预备的对游击队实行彻底的剿灭。
随着战斗的推进,长宁、江安一带的滇军军也来到了川南境内。国民党大军压境,企图彻底消灭我们的游击队和镇压当地的群众。
敌人的数量太多了,即使余泽鸿指战方针正确,我们依旧不能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因此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长期的频繁战斗,让我们的部队减员十分严重,没有足够的粮食与弹药的我们,陷入了一个非常危急的情境。
12月初,余泽鸿带领我们的部队突破重重困难,来到了长宁贾家湾山区。此时,我们的部队仅仅只剩下100余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余泽鸿再次走上台阶:
“同志们,如今我们的一些同志认为,面对敌人的围剿,我们应当化整为零,等待时机。而另外一部分同志认为我们的人数已然很少,不宜再做分散,最好是集体行动,随后再转到山区进行斗争。对此,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经过100多人的讨论,我们最终决定按照第1种意见进行作战安排。
余泽鸿将部队分成了两支小队,一队由余泽鸿带领转移到川南山区活动,另一队则由龙厚生率领,到云南扎西等地的山区进行游击战。
在分配完成后。两支部队很快动身了。不过当龙厚生率领部队经过兴文时,却不幸撞上了敌人的一个保安团。
兵力的严重不对等,让龙厚生小队被打散。余泽鸿部队也在12月中,被川军保安大队围困在了江安地区。一夜激战,我们的游击队员只剩下了20来个。
余泽鸿并没有放弃,依旧带着这些人进行突围。几次突围的失败,让余泽鸿被围在了碗厂坡。
随着敌人越来越多,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可余泽鸿仍然没有放弃,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依旧在战斗。
“二次会剿,命途坎坷的英雄队伍”
余泽鸿牺牲后,刘复初带领剩余的游击队员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随着被打散以及隐蔽起来的游击队员陆陆续续的与刘复初会合,我们的部队来到了山上进行整顿。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这支部队依旧为掩护红军转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的秋天,这支部队再次壮大发展到了近千人。
蒋介石部队惊慌失措,于是在9月底又调集了大批的兵力,对这支部队进行了二次围剿。
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我们的游击队折损了大半。随着刘复初因为重病离队医治,随着龙厚生在水田寨被保安队杀害,我们的剩余部队不得不藏在深深的山区,积蓄力量,等待着时机。
即使没有任何的接济、即使在组织都不知道他们还存在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在山区内开展地方群众活动,等待着周恩来同志的指令。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那时红军的主力部队转移的十分艰辛。周恩来身兼数职,实在顾不上这支部队。
在红军部队成功转移后,周恩来同志试图联系这支游击纵队。
却发现这只游击纵队,已然与我们的主力部队断了联系。
周恩来以为这支部队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打散了,于是就一直未曾向他们下达撤退命令。
直到我们解放西南的时候,这支英雄的部队,才衣着破旧地找上了解放军部队,他们至今还在等待着周恩来同志的一道命令。
解放军同志们从游击队仅存的队员口中听到这些消息时,眼泪已经忍不住哗哗而下。
一名解放军干部甚至动情地说:
“只要有党在,我们就有人民的支持。只要有党在,斗争就不会止息。游击队伍点燃的革命火种是扑不灭、打不死的,你们个个都是英雄,你们的光辉业绩也将永载史册。”
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革命战士们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感人的事迹。长征精神不仅仅包括着红军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的精神,更包括着这只配合红军长征的游击队员们,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
这支在红军长征期间组建的川滇黔红军游击队,在革命危亡时临危受命,以小部分力量灵活地打击敌人,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为我们的主力部队成功转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论是徐策、余泽鸿,还是这支部队里的每一位战士,他们都是我们党的英雄、人民的英雄。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也不应当被人民遗忘……
本文由金子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