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新疆重要的边境地区之一。塔城地区及其下辖的各县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和深刻的历史印记。

一、塔城地区的古称与历史信息
1. 塔城之名由来
塔城,即塔尔巴哈台城的简称,是塔尔巴哈台山的转音。塔尔巴哈台山在蒙古语中意为“早出没的地方”,因山上多旱而得名。塔城地区在清乾隆年间被称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后人各取前后一字简称为塔城。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塔城地区的地理特征,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历史沿革
• 古代时期:塔城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战国、秦汉时期,一部分古代民族就先后进入塔城地区境内游牧。汉朝时,塔城辖境在匈奴管辖范围之内,是乌孙民族游牧所到之地。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塔城地区大部分受西域都护府管辖,被纳入祖国版图。
• 唐宋时期:唐朝时期,塔城地区境内由北庭都护府辖制,边疆与中央王朝有着牢固的政治联系。宋元时期,塔城地区属回鹘地,明属蒙古族卫拉特。
• 清代至民国:清乾隆年间,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雅尔(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筑肇丰城,隶伊犁将军。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参赞大臣治所东迁楚呼楚,筑绥靖城,即今塔城市所在地。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塔城直隶厅,隶属伊塔道。民国初年,塔城建置沿袭清制,民国二年(1913年)塔城直隶厅改为塔城县。
•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原塔城专员公署经改组仍沿用前称。1950年中共塔城地委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塔城各族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塔城。1984年,塔城县撤县建市,成为塔城市。
3.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部,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横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及西部山区。东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相连,南以天山山脉为界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邻,西南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接,东北与阿勒泰地区毗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40.6公里,约占新疆陆地国界线的十分之一。塔城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扼守西疆的战略要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各民族迁徙融合的走廊。
二、下辖县区的古称与历史信息
1. 塔城市
• 古称:郅支城、北鸥城、塔尔巴哈台城
• 历史信息:塔城市是塔城地区的首府,其历史沿革丰富且悠久。汉代为匈奴右地,三国属鲜卑地,隋属突厥地。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始置塔城直隶厅。1913年,改设塔城县。塔城市因雄伟的塔尔巴哈台山而得名,是塔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乌苏市
• 古称:库尔喀拉乌苏、乌苏
• 历史信息:乌苏市曾为蒙古和硕特部落之领地,蒙古语“库尔喀拉乌苏”意为“雪地黑水”,乌苏则意为“水”。乌苏以前的全称叫“库拉哈日乌苏”,蒙古语意为“冰冻之地的黑水”。乌苏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三国属匈奴地,属西突厥。元属回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设县丞;光绪十二年(1886年),置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1913年,设立乌苏县,沿用至今。
3. 额敏县
• 古称:额敏、叶密里、也木勒
• 历史信息:额敏县因额敏河得名,“额敏”为“叶密里”、“也木勒”同音译写,蒙古语意为马鞍,也有译成四方城。额敏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1918年建县时名字叫额敏,实为也迷里的同音异写。额敏县是塔城地区的重要农业区,素有“粮仓、肉库、油缸、糖罐、药谷”之美称。
4. 沙湾县
• 古称:绥来县、三道河子镇
• 历史信息:沙湾县汉代时为乌贪訾离国地,隋唐时属西突厥;中唐时期内附于唐,由北庭都护府管辖;宋元属回鹘地,明属蒙古族卫拉特,清乾隆年间属绥来县。1915年,由绥来县析置沙湾县,因河湾多沙,故名。沙湾县是塔城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区。
5. 托里县
• 古称:托里
• 历史信息:托里县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山区、塔额盆地南缘,亚欧大陆地理内心。托里一词源于蒙古语,意为“镜泉”。因城中有一旺泉,泉水清洌甘美,远望犹如明镜,故而得名。托里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汉时期,县境属匈奴、塞种、乌孙等诸多民族的游牧之地。1952年改设托里县。
6. 裕民县
• 古称:察汗托海、裕民
• 历史信息:裕民县原为塔城县地,曾设察汗托海设治局。1942年始置裕民县,“裕民”为汉语名称,蒙古语称“察汗托海”,意为“白杨树多的地方”。裕民县是塔城地区的重要牧业县,也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7.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 古称:和布克赛尔
• 历史信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因和布克河、赛尔山(萨吾尔山)而得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原为塔城县地。1917年设和什托洛盖县佐,属沙湾县。1930年改设和丰设治局,后改和丰县,属塔城道。1954年9月10日,设立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塔城地区唯一的自治县,也是新疆重要的牧业县之一。
三、塔城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
1. 多元文化交融
塔城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常驻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俄罗斯、塔塔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29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抵御外侮、共建美好家园的历程中孕育形成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优良传统。塔城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多元交融的特点,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塔城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各民族迁徙融合的走廊,也是“多元一体”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区。历史上,塔城地区曾经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中原地区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文化交流。
3. 丰富的历史遗迹
塔城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例如,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是新疆国保著名古城遗址之一,被誉为“准噶尔汗国第一城”、“和布克赛尔第一城”、“江格尔故乡第一城”。此外,还有裕民巴尔鲁克山景区、额敏滨河景区、和布克赛尔王爷府旧址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 独特的民俗风情
塔城地区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例如,哈萨克族的草原文化、维吾尔族的丝绸之路文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等都在塔城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为塔城地区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