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声称中国暂缓海上浮动核电站建设,南海岛礁的能源问题或将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任何官方证实,但考虑到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战略威胁以及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先例,暂缓相关设施建设可能确实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中国-东盟海上联合演习与美日菲海上联合巡逻演习在南海同时展开,整个南海局势也随即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对抗中。也在这种剑拔弩张背景的影响下,一段有关国产海上浮动核电站暂缓施工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浮动式核电站想象图】
据《南华早报》报道,由于担心建成后的浮动核电站遭到不明来源的袭击,国内相关部门决定暂缓相关项目的建设,避免因核电站受损或沉没而引发生态灾难。
需要注意的是,《南华早报》并未在报道中透露其信源来源,国内官方媒体也没有提及此事。这一消息尚未得到任何官方证实。
然而虽然这篇报道的可信度较低,但它仍然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在世界局势愈发混乱,且北溪管道已经遭到不明势力破坏的情况下,国产的浮动核电站确实有可能面临不小的安全威胁。如何严防类似北溪管道爆炸的事件在南海重演,也对解放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被炸毁的北溪管道】
要知道,浮动核电站相较于传统核电站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前者可以随船进行机动,具有极高的部署灵活性。
例如当某处沿海区域或远洋岛礁因遭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袭击,而导致当地电力系统完全中断时。这种浮动核电站就可以立刻启航前往灾区,为包括医疗救援、救灾指挥、灾区通信等关键设施与功能提供应急供电。
此外,这种浮动式核电站也可以作为和平时期的电力供应的补充。因为城市电力消耗并不是一个均值,而是存在波峰波谷。就像在夏天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打开家中的空调享受现代科技的冷气,而这势必会导致城市用电量激增,城市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浮动式核电站就能够很好的为沿海用电紧张地区提供临时供电,缓解当地电力系统压力。
【列克星敦号航母为塔科马市提供临时供电】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浮动式核电站的最大价值,还是其能够代替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柴油发电机,为南海岛礁提供半永久性的充沛供电。
毕竟在经过了7年的建设后,中国不仅在各大南海岛礁上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永久性生活设施,能够保证人员在相对优良的生活环境下长期驻岛。还在永暑、渚碧、美济这三大岛礁上建立起了庞大的远洋侦察预警体系与通信阵列,让海军与海警能够更进一步的掌握南海动向。
【遍布雷达的南海岛礁】
然而驱动这些设备运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但南海岛礁又远离本土大陆,无法接入国内电网。
因此,驻岛发电成为了维持南海岛礁供电的唯一选择。而这也意味着,岛礁自身将高度依赖本土提供的火力发电机与发电燃料。一旦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导致燃料与备件供应渠道遭到切断,那么岛礁自身也将面临严重的供电短缺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让浮动式核电站进驻在岛礁内,为岛礁提供半永久性的长期供电。使其可以降低对本土发电燃料的依赖,延长岛礁自持时间。
【南海岛礁上的防御设施】
然而,浮动式核电站毕竟是“核电站”,虽然它能够为岛礁带来近乎无限的能源,但这也意味着敌对势力一旦将其视为首要袭击目标并将其摧毁的话。那么别说岛礁了,就是整个南海都有可能面临核泄漏的风险。
而这也是《南海早报》声称中国暂缓浮动式核电站建造的原因。毕竟和有着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坚固外壳的陆基核电站不同,浮动式核电站说白了就是艘带着核反应堆的船,二者的抗打击能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F-4战斗机撞击核电站外壳试验】
当然,这种风险是建立在中国真正打算在建造一艘浮动式核电站并把它放在南海的前提上的。
因为截至目前为止,中国从未在公开场合透露过任何有关浮动式核电站已经开建的消息,海外智库与情报机构也没有获悉相关情报。
可见我们自己也很清楚,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与国际环境下,浮动式核电站存在的风险远远大于其预期收益。而这也很可能表明,中国并未启动任何有关浮动式核电站的建造项目。
所以《南华早报》声称的暂缓建设报道很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毕竟如果我们连造都没开始造的话,何来暂缓一说呢?
【俄罗斯的浮动式核电站】
不过,虽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大概率不会将这种浮动式核电站落实到现实中。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放着南海岛礁供电问题不管。
因为说到底,南海岛礁的供电环境会受到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南海局势并不稳定,发电燃料的供应渠道随时有可能被切断,导致岛礁无法实现自给供电。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既可以是用技术手段让岛礁拥有自给供电能力,也可以通过使用外交或军事手段让燃料供应渠道坚不可摧。而对于已经在南海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的中国来说,后一项选择显然要更划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