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眼中我国三个半军事家,刘帅只能算半个,其余三个是谁?

文山聊武器 2025-01-23 05:05:08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结束,中国历经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中国英雄前仆后继最终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人也对中国的名将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然而,在日本人眼中,他们竟然宣称“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其中半个是指刘伯承,那么其他三个究竟是谁呢?而为什么刘伯承只能算半个军事家呢?

原来,居然是因为刘伯承的眼睛受损所以他们才称其为半个军事家!

刘伯承的眼睛究竟怎么了?原来,1916年3月他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骨不幸被子弹打中‌,导致右眼失明,被人称作“独眼将军”。

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在受伤后,刘伯承表现出了极大的坚韧和勇敢。在时长三个半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他竟然坚持不使用麻醉药硬生生靠毅力扛下来!

而不使用麻醉药的原因是眼睛离大脑太近了,为了保护脑神经不受损害,以防止脑部受损伤影响军事指挥。

一场手术下来医生问他痛不痛,刘伯承微微一笑说,不过割了70余刀罢了,使得医生又惊又佩地称他为“军神”,。此后,刘伯承“军神”地称号伴随着他的军事才华逐渐显现而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众所周知,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参军入伍了,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为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日本竟然因为他曾在战争中不幸被子弹打穿右眼骨而痛失右眼,就叫他半个军事家,这实在令国人感到既气愤又疑惑。

而另外三个被日本人称作军事家的分别是蒋百里、杨杰和白崇禧。

蒋百里

蒋百里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你说他厉害吧,他却从未带领一兵一卒上过战场,你说他不厉害吧,他一个人为中国培育了无数军事人才,被世界各国的人公认为东方第一军事家。

其实抛开国民党身份不谈,他确实是我国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之一。谈起他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是提起他的女婿钱学森,大家一定非常耳熟。

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受到日本人的青睐,被日本称为公认的三大军事家之一,和蔡锷、张孝准三人合称为“中国三杰”。

蒋方震,字百里,笔名飞升,属于国民党军官,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陆军大学担任校长,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高级军官。 他被誉为“兵学泰斗”,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防论》,曾断言抗日战争日本必败,中国必胜,还有其他各种军事著作都对中国近代军事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蒋家是江浙名门,祖上曾出过许多文人墨客,他自幼饱读诗书,曾在清末县试中拔得头筹,取得秀才功名。

后来考上了求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大学,与施承志、厉绥之等人是同窗校友,后得到清廷青睐被送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求学期间,他成绩异常优异。当时,那所学校有一个仪式,就是天皇会把自己的宝刀赠予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他成功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带走了日本天皇送给他的佩剑。

但其实把天皇御赐宝刀让中国人带回国,在当时可以说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在这以后中国留学生就开始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避免这种情况的重演。

在辛亥革命爆发期间,蒋百里在袁世凯组织的北洋政府中担任军事参谋。

他有着极高的军事眼光,在当时就已经看出日本的野心,并向最高当局请求做好战前准备,以防范日军的突然来袭。

他提议发展空军,是我国最早提出空军构想的人。1937年出版了《国防论》,这也成为二战期间我军的战略指导之一。

若是蒋百里当初追随的是共产党而非国民党,那他生前的成就绝对会更大。但可惜假设终究不能成为现实。

1938年他因病在广西去世,始终未能看到中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那一天,也实在算他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杨杰

杨杰,云南大理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中国留学生班第三期。蒋杨之所以能称得上是“两个军事家”,缘于两人在军事理论方面皆有独创,其中,蒋百里著有《国防论》,杨杰则著有《新国防论》。

那个年头,如果你在军校上课或肩扛将衔,却不知道“两论”,别人一定会对你侧目而视,认为你这家伙实在有够落伍,绝对out!

在理论造诣上,杨或许不及蒋,但在战略战术的参谋运用上,杨却超过了蒋。

早在杨杰留学日本时,就是中国班里的佼佼者,考第一名是家常便饭,渐渐地连日本教官都对这个中国学生另眼相看。全班的试卷,教官一律交给杨杰批改,野外作业,则让他当裁判官,谁扮参谋长,谁扮旅长,谁扮团长,皆其一手指派,好坏分数也由他来打,成了不是教官的教官。

正是因为成名太早,杨杰自视十分之高,可以说是目空一切,常将自己比作当代的姜太公、诸葛亮。国内除了蒋百里,他没一个看得起,曾当着别人的面,说何应钦、陈诚这些人“其蠢如牛,其笨如骡”。

苏联军官总算是厉害了吧,嘁,根本不入人家的法眼,说是对方倒贴给他做学生都不要。

作为参谋,杨杰称得上一流高手。连白崇禧都不得不服,说杨杰确实有学问,让他照张地图做方案,他一会儿工夫就能把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写出来,这功夫当时没几个人能及得上。

《三国演义》中记述“失街亭”这一段时,说马谡骄傲轻敌,不遵从诸葛亮“依山傍水”的指令,自以为是导致出现重大军误。

而杨杰几乎是一模一样,他身为古北口总指挥,其实前线从没去过,就在家里闭门造车,弄一些大而空的方案。至于前线如何协调,怎样部署,他一概不问。

当关东军快逼近古北口时,东北军和中央军还在为谁守一线,谁守二线而争执不下,这事他不知道。

交战之后,东北军“提前告退”,闪出一个大空当,致使古北口全线失守,他也是事后才知道。

如果你亲自到一线去指挥,实地看看,情况肯定不致于如此糟糕。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会死很多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北口的失守,让老蒋十分震惊。

然而,对于杨杰后期的军事失误,也有人有另一种说法,传闻此时杨杰已经秘密投身革命,这一切失误都是为了革命有意为之的。

传闻当不当真仍不可知,但后期杨杰的确是投身了革命,不再愿意追随蒋介石进行内部斗争,常常称病躲避在家。

1949年蒋介石发现了这件事情,并对杨杰下了密杀令。这位优秀的军事家,就这样被蒋介石的特务毛人凤下令残忍地杀害。

不过虽然杨杰身死,但他生前的留下的军事战略思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每个军官的必读之物。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素有“小诸葛”之称。不同于另外两名在中国的低知名度,因为中国影视作品的影响,白崇禧在我国可谓是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开始着手统一两广,作为国民革命根据地。

白崇禧帮助李宗仁讨伐沈鸿英,驱赶陆荣廷,将广西置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

到了1926年北伐军兴,白崇禧一跃而为蒋介石的参谋长,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所至有功。

七七事变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蒋让白崇禧去南京共赴国难。 蒋介石传中谈到此处,蒋介石原话是这样的:“李宗仁受命统率南京以北的军队,白崇禧被任为参谋总长,他们对国家都有很大的贡献”。后来,人们把他和李宗仁合称为“李白”。

我们熟悉的游击战就和白崇禧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他首先提出了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集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军事理论。

后来还专门出版了《游击战纲要》,为我军打游击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林元帅也曾说过,“白崇禧是国民党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人”。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来四川商谈和平,曾接见白崇禧,经过“皖南事变”,表明毛氏不咎既往,并对白崇禧寄予期望。后来周恩来也曾评价过白崇禧“是中共争取的三个国民党人之一”。

但可惜的是,白崇禧最终也如其他两位一样,没有转到人民阵营中来。

最后随着蒋介石退败台湾,白崇禧也只能退守台湾,并于1966年在台北病逝。

以上就是日本公认的三个半军事家,但虽然日本认可的我国四位军事家,也是我国国人公认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认可日本说的“三个半”。战争时期我国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军事家,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当代也是如此。

文/星语心愿

信源:

《蒋百里传》杜继东

《白崇禧传》程思远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白先勇

《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

0 阅读:55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