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游庐山。

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含鄱口。

1959年7月,毛泽东在庐山水库游泳。

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含鄱口
1959年6月30日,毛泽东乘坐“江峡”轮从汉口到九江,改乘汽车,直奔庐山。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上庐山。汽车沿盘山公路欢快地奔驰。窗外,峰回路转,草木青葱,景色十分壮观。毛泽东兴奋异常,诗兴即起,无数个灵感、火花,形象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灵。不久,他写下了《七律·到庐山》一诗。
7月2日至8月16日,他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会场是原来蒋介石“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旧址,很有名气。这期间,毛泽东游览了一些名胜。7月5日,访“花径”。花径在庐山帖岭西谷,进去迎面有一座石门,两边分别刻着“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石联,上横刻“花径”两个大字。相传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著名诗人白居易登山游览,漫步花径,正值山下桃花已谢,而大林寺桃花盛开,即兴赋诗。花径亭里有一横石,上刻“花径”二字,传为白居易手书。亭侧十几米外的花木丛中,有一彩色方形石亭,即景白亭。从景白亭拾级而上到花房,内有400多种奇花异草,万紫千红,香飘四季。毛泽东到此一游,仔细观赏,心满意足,还在“花径”前照相留影。
出花径,上邻近的仙人洞。此系悬崖绝壁之天生洞。洞深约10米,相传为唐吕洞宾修仙之地。毛泽东一边观览,一边同自己在古书上读到的典故相印证。仙人洞不大,毛泽东尤喜其奇险,惊叹不已。两年后,毛泽东见到一张仙人洞风光照,便信笔写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图书馆查阅资料。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读书。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看《人民日报》。
第二次上庐山是1961年8月。毛泽东去了含鄱口。含鄱口在庐山东谷含翻岭中央。山势高峻,怪石蟒响,形四如口,以势含鄱阳湖、气吞长江而得名。毛泽东登上山顶,放眼口外,只见江湖波涛滚滚,来势凶猛,但一经此口便骤然消失。大自然的气魄如此之大,使毛泽东深受鼓舞。他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就像这含翻口,任何风浪都不能压倒他们,只能被他们所战胜。
第三次登庐山是1970年8月。他主持召开了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三登庐山,三次去庐山植物园参观,还多次在山上人工湖游泳。有时风大雾浓,水温低,他仍一如既往,劈波斩浪。
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合一的庐山景区,在感叹庐山风光秀美,气象万千的同时,无数历史人文景观也在频频向人们招手,诉说着当年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风云和过往轶事。

毛泽东同志旧居《芦林一号》

当年毛主席坐过的苏式大沙发
漫步在庐山牯岭,必须要去芦林一号。这里曾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毛主席一生来过庐山三次:19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和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1961年和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工作和住宿在这里,芦林一号从此得名。
1959年,第一次登庐山,住在了号称庐山第一墅美庐别墅。会议期间,庐山管理局觉得,在美庐别墅的二楼会客室召开会议,显得地方太小。便暗暗下定决心,要专门为毛主席修建一栋别墅。在芦林湖幽静而神秘的湖畔选择了建造别墅的地址。1961年夏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主席终于住进了芦林一号。
芦林一号主体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庭院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由于毛泽东欢喜绿植,当年在建造芦林一号时,特地从各地移植来许多珍贵的乔木、灌木和花卉,有的树移植过来的时候是已有两三丈高了。经过园丁的辛勤培育,所有的植物都成活了,而且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如今,芦林一号已经成为庐山博物馆。游客在参观庐山博物馆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当年毛主席在此居住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