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科改”从扩围到“瘦身”,动态调整反映最新趋势和要求

毕马 2024-07-18 03:52:59

2024年6月20日,国资委网站公布了入围“双百企业”“科改企业”的最新企业名单,分别为557户和645户,与2023年5月的名单相比,各净减少23户和27户。

从2023年5月至今,国资委分别于2023年12月、2024年2月和6月进行过三次名单调整。除在第一次调整时企业有进有出、总体数量减少以外,后面两次调整均未有新企业进入,只出现企业退出的情况。从整体趋势看,“瘦身”是过去一年两个行动名单变化的主要特点。

表:“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入围企业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毕马威分析

企业名单变化透露重要信息

在2023年5月前,“双百”“科改”企业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扩围是主旋律,而近一年却出现“瘦身”趋势,这主要透露出以下一些重要信息。

首先,两个行动的入围名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和最新要求进行动态调整,以体现新规划、符合新形势、产出新动能。

比如,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被首次提出后,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国资央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国资央企应充分发挥先锋队作用,这也必然会体现在两个行动入围名单的动态调整中。

其次,从名单由扩围转向“瘦身”趋势看,监管部门对于打造“改革尖兵”和“市场化改革、自主创新样板”的态度是谨慎的,对于不符合要求、考核成绩不尽如人意的企业进行了及时清退。对于入围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进入名单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面对考核压力、也面临着被调整出名单的风险。

“双百行动”和“科改行动”考核机制

“双百行动”和“科改行动”考核通常是一年一次,考核结果分为标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并对中央企业整体成效进行评价。

根据媒体报道,近期,国资委已向中央企业发布了两项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结果,本次考核涉及:

“双百企业”303户,评出标杆66户(22%)、优秀77户(25%)、良好88户(29%)、合格62户(20%)、不合格10户(3%);“科改企业”349户,评出标杆74户(21%)、优秀88户(25%)、良好105户(30%)、合格72户(21%)、不合格10户(3%)。

从考核结果看,两项行动的标杆与优秀户数近半,而不合格率均为3%左右。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企业很有可能被调整出名单。

第三,从近两次名单调整企业“只出不进”的趋势看,未来,没有列入名单的企业要争取入围或者是再次入围的机会将会变得比较困难。因此,这些企业需要在综合改革成果、自主创新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才有可能入围或者是再次入围。

“双百企业”名单变化情况分析

“双百”入围企业

从地区分布看“双百”新入围企业,东北(吉林)3家、华北(北京)1家和西南(贵州)1家。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地区新入围的3家企业中,有两家同为某汽车集团旗下公司,分别开展进出口贸易、物流业务。

探究其中原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等国家的贸易量快速增长,其中汽车占比较高。考虑到中俄、中亚贸易大爆发以及2024年5月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对于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未来,位于东北地区的某汽车集团的贸易、物流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也需要在综合性国企改革、提质增效等方面实现突破。其次,在近两年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引领潮流,智能网联、电动化等趋势给传统车企发展带来挑战。传统车企转型形势紧迫,需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才能避免在行业变革中被造车新势力抛下。

对于国资央企来说,进入“双百”名单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新入围“双百企业”需持续重点关注考核机制、标准和要求,通过持续推进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管控、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活力与经营绩效。

“双百”退出企业

从2023年5月份到2024年6月的三批次“双百企业”名单调整中,累计退出企业共28家,其中,央企子企业共23家,地方国有企业共5家。以2024年6月公布的名单中央企子公司298家、地方国企259家为基础粗略估算,央企子公司的退出比例高于地方国企。

表:“双百”退出企业央地分布

数据来源: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毕马威分析

从退出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的维度分析, 24家退出企业为非上市公司,占退出企业总数的86%,同时有4家上市公司被调整出名单。以2024年6月公布的“双百企业”名单中上市公司139家(25%)、非上市公司418家(75%)为基础粗略估算,上市公司退出比例要低于非上市公司。

国资央企应关注考核结果的重要性以及评估标准,入围企业需针对综合改革、效能提升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举措,争取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未入围的企业重点争取突破短板,赢得入围的机会。

“科改企业”名单变化情况分析

“科改”入围企业

从三次“科改企业”名单调整情况来看,“科改企业”仅在2023年12月份新入围7家企业,其中5家为中央企业子企业, 2家为地方国有企业。2024年6月最新名单显示,央企子公司为343家,占比53%,而地方国企则为302家,占比47%。

从变化趋势看,“科改企业”名单中,央企子公司占比从最初的68%降至2023年5月的55%,而2024年6月又进一步下降至53%,这表明地方国企在“科改行动”中的参与度在逐步增强。在两个专项行动名单不断“瘦身”的大背景下,地方国企在“科改行动”中展现出了更为稳健的发展态势。

从行业分布来看, 7家新增企业中,有5家来自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另外两家分别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而在2023年5月的“科改企业”行业分布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制造业(32%)、信息技术(22%)、能源与化工(12%)、技术服务(11%)和建筑与工程(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比例入围不仅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趋势高度契合,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对于国资央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战略引领作用的高度重视。

从上市情况来看,新增“科改企业”中非上市公司有5家,上市公司仅有2家,与“双百企业”新增企业的情况一致,非上市公司占比较高。未上市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更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提升技术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科改”退出企业

从2023年5月到2024年6月的三个批次“科改企业”名单调整中,累计退出34家企业,其中29家为央企子公司,5家为地方国企。

2024年6月公布的“科改企业”名单中,央企子公司总数为343家,地方国企总数为302家,以此为基础粗略估算,退出的央企子公司比例为8%(29/343),而地方国企的退出比例则为2%(5/302)。从退出比例看,央企子公司显著高于地方国企,这与“双百企业”名单变化趋势类似,反映出入围“双百”“科改”企业名单的央企子公司可能面临更高的淘汰压力,因此需要在国企综合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突破、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表现得更为优异。

表:“科改”退出企业央地分布

数据来源: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毕马威分析

从上市公司角度分析,32家退出企业为非上市公司,占退出企业总数的94%,同时有2家上市公司被调整出名单。以2024年6月公布的“科改企业”名单中上市公司104家(16%)、非上市公司541家(84%)为基础粗略计算,非上市公司的退出比例要高于上市公司。

在“科改企业”名单中,非上市公司占比高达84%,退出比例也更高,这说明大部分国资央企科技领先企业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偏低,仍未达到上市公司要求。因此,除科技创新能力外,企业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创新效能。而上市公司由于在上市过程中,其治理管控、运营管理等得到进一步规范、提升,上市后也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更高的市场透明度要求,因此其整体稳定性也较高。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退出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与通信(10家)、能源、矿产及化工(8家)、生产性服务业(6家)及传统制造业(5家)。深入分析这些行业的现状,不难发现它们正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压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求国资央企不断探索前沿领域、激发潜力,在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新优势上实现突破,否则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化,最终失去入围“科改企业”的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更新名单中出现企业从“双百”调整到“科改”或从“科改”调整到“双百”的情况,表明随着打造“改革尖兵”和“创新样板”专项活动的深入推进,国资委会根据改革和科技创新目标要求、企业业务发展和能力提升等因素,对这两个专项名单进行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以便更精准的进行政策支持和分类指导,打造国企改革、产业升级标杆企业。

总结语

过去一年,国资委持续对“双百”“科改”两个专项行动名单进行持续瘦身和动态调整优化,表明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深化、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国资央企应根据国资委两个专项行动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定期对综合改革成效和创新成果进行自审自查,及时调整改革方向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入围企业而言,应明确改革目标,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领域和环节,确保改革成果扎实有效;而未入围企业则需深入分析自身在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不足,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提升自身实力和发展水平,争取早日入围。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4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0 阅读:0

毕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