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的秋风掠过金灿灿的南瓜田,62岁的王德贵蹲在地头,布满老茧的手掌摩挲着瓜皮上的霜花。

这个与河套平原的沃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庄稼汉,此刻眼里闪着光:
"从前这些南瓜籽都出口欧美,现在都进了自家工厂。榨出来的油啊,比金子还金贵!"
三十年前,王德贵跟着父亲在地头数着麻袋等外商收购。
外商压价的理由总是千篇一律:"你们没有品牌,只能当原料卖。"

一车车浑圆饱满的南瓜籽,换来的钱刚够买种子化肥。
每到深秋,望着空荡荡的晒场,老父亲总念叨:"这么好的籽,咋就不能让国人吃上呢?"
那一年,当"双有机认证"的铜牌挂上基地时,王德贵摸着证书上凸起的钢印,手抖得像个孩子。

如今走进占地200亩的现代化车间,全自动清洗线正给南瓜籽"搓澡",智能分选机筛出的籽粒颗颗饱满如金豆。
"你瞅这配料表,干干净净就仨字南瓜籽!"老人拍着灌装线上的铁罐,声音铿锵:"不勾兑不调和,连工艺都是低温压榨!"

隔着玻璃幕墙,无菌车间里的银色压榨机正缓缓转动。
"温度压到60℃,出油率是低了,可营养全锁住了!
王德贵如数家珍:82.3%的不饱和脂肪酸里,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都有,且都是黄金配比。

更别说角鲨烯、植物甾醇这些宝贝,尤其是那个Δ-7甾醇,城里专家说,这是男人的心头宝,別的食用油里可没有!

质检室里,工程师递来最新批次的检测报告。
128项指标里,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些要命的致癌物全标着"未检出"。"
老人掏出手机,店铺里抢购的年轻人正晒花样吃法:
上海白领蘸面包,广州宝妈拌沙拉,江苏阿姨炒菜,最绝的是东北大哥直接喝,"说这油带着太阳味儿!"

阳光刺眼却穿透不了马口铁罐的避光保鲜,王德贵抚摸着罐身:"这包装学问大咧!不见光不跑味,开罐三个月都鲜灵。"
远处,满载着原料和成品的货车正驶向远方。

只是这次,载着巴彦淖尔阳光雨露的南瓜籽,终于被做成了国货南瓜籽油,惠及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