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珅真正的对手是谁?不是纪晓岚也不是刘墉,说出来别不信

月下影参差 2025-02-20 16:35:29

和珅,乾隆中后期重臣,也是清朝头号贪官。他权势滔天,有“二皇帝”之称,朝中党羽众多。嘉庆处置他时,因顾忌牵连太广,仅惩处和珅本人,未深究其余党羽。和珅权势滔天,党羽遍布朝野,当时是否有敢于与他抗衡之人?确有其人,但并非电视剧中常见的纪晓岚与刘墉,他们并非真实历史上敢于与和珅对抗的人物。真正历史上,敢与和珅对抗的人寥寥无几。像纪晓岚、刘墉这类人物不太可能。御史钱沣等正直官员虽敢弹劾和珅,但因地位悬殊,终遭其陷害。和珅的真正对手,必是地位相当,他无力撼动之人。当时,朝堂上有两人能与和珅权势比肩,并敢于正面交锋。一位是出身满洲贵族,另一位则是贫寒汉臣。接下来,我们聊聊和珅这位大贪官在朝堂上的真正劲敌。在和珅被赐死的26年间,他迅速崛起,共升迁47次,从一名普通的仪仗侍卫跃升为权倾一时的朝中重臣,这样的晋升速度实属罕见。和珅曾担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各部尚书、内务府总管等多个要职,几乎掌管了大清所有重要部门。从他的经历便可知,他与纪晓岚、刘墉根本不在同一官阶。纪晓岚在其职业生涯的顶峰,担任的官职包括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还获得了太子太保的荣誉,但这些加起来,他的最高品级也只是从一品官。

电视剧里称纪晓岚为大学士,其实他在乾隆朝最高只做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礼部尚书,都是从一品官。直到晚年乾隆驾崩后,嘉庆帝才因他资历老,破例提拔为协办大学士,他终未正式入阁。纪晓岚从未进入内阁或军机处,主管的部门权力有限。与同时在内阁和军机处的和珅相比,地位悬殊。此外,纪晓岚虽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但和珅身为总裁官,是他的直接上司。纪晓岚官职已相当显赫,但仍远不及和珅。他是朝中少数不依附和珅的重臣之一,但这不代表他与和珅不和,实际上,两人关系融洽,常互赠诗词。

刘墉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刘统勋曾任高官,许多职位后来由和珅接任。刘统勋在乾隆初中期权势滔天,相比之下,刘墉虽不及父亲,但背景依然显赫。刘墉早期25年仕途主要在地方任职,官职不高。直到57岁那年,他才被调往京城,晋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正式踏入高级官员的行列。刘墉虽曾任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等高职,并获太子太保衔,却未曾踏入军机处。清朝自雍正起,不入军机处的大学士难称真宰相,因此刘墉实权远不及和珅。

乾隆在任命刘墉为大学士时说,刘墉过去不愿认真做事,行动也懒散。但因为现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所以提拔他担任体仁阁大学士这一职位。乾隆的意思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才让刘墉做了大学士。显然,乾隆对刘墉并不十分看重,在他心中,恐怕十几个刘墉也比不上一个和珅。历史上的刘墉其实处世颇为谨慎,并不如剧中那般正直。和珅被捕后,他建议嘉庆帝稳定政局,仅惩首恶和珅,不牵连余人,这显示出他做官时的圆滑手腕。刘墉在历史上虽显圆滑,却是少数未依附和珅的重臣。因嘉庆派他审理和珅案,且他父子为官清廉公正,刘墉更被誉为“现代包青天”,民间误传是他斗倒了和珅。历史上,和珅权势最盛时主要在两个阶段: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四年,以及嘉庆二年。第一阶段因阿桂在外领兵,第二阶段则是阿桂去世后。可见,阿桂在朝时,和珅始终稍逊一筹。阿桂能超越和珅,关键在于他显赫的家世背景与卓越战功。他出身名门,父亲阿克敦是三朝元老,官至协办大学士。阿桂则更胜一筹,官职远超其父。阿桂不仅出身显赫,而且才华横溢。他本可依靠父亲阿克敦的地位直接做官,如大理寺丞,但他为了证明自己,拒绝恩荫,选择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踏上仕途。

阿桂科举入仕,凭借才华赢得乾隆赏识。自此,他深受乾隆重用,职业生涯如同顺水推舟,一帆风顺。阿桂在乾隆时期军事成就显著,他强化了民族团结,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对乾隆朝及后世中国均有重大贡献,被誉为民族英雄,实至名归。

阿桂家族背景显赫,能力超群且战功赫赫,乾隆自然对他极为器重。于是,乾隆赐予他一等诚谋英勇公的爵位,这在清朝极为罕见,就连和珅也只是一等忠襄公,封号含金量远不及阿桂。乾隆五十四年后,阿桂很少再领军。那时和珅势力已大,阿桂又年老体弱,即便有心与他争斗,也力不从心,只能作罢。尽管如此,和珅在阿桂面前总是毕恭毕敬,丝毫不敢造次,只因论官职,阿桂仍是他的上级。

阿桂十分看不起和珅,因为他自己是有真才实学,靠实力上位的人。对于和珅那种只会拍马屁、揣测乾隆心意来获得宠信的做法,阿桂深感不屑。每次早朝,阿桂本应和和珅并肩而立,但他总是故意远离。平日里,和珅找他谈公务,他也只是随便应付,心里压根儿看不起和珅,连话都不愿多讲。阿桂是和珅真正惧怕且不敢招惹的对手,他既能领兵打仗也能入朝为相,能力超群,在乾隆心中地位稳固,和珅自然对阿桂心存敬畏,在他面前不得不收敛锋芒。王杰来自陕西韩城,八岁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从未放弃学业。中举后,他先在江苏巡抚陈宏谋手下做事,攒钱供母亲养老,之后才进京考进士。在陈宏谋那里,王杰因书法出众受赏识,常被委托起草奏折。时间一长,乾隆也得知并欣赏起陈宏谋幕僚王杰那漂亮的字迹。乾隆十分宠信和珅,却对王杰充满敬重。王杰当上书房总师傅时,教嘉庆皇帝读书。嘉庆有次不懂书中内容,王杰大怒,严厉斥责并罚他下跪。乾隆恰好经过上书房,撞见王杰在责罚嘉庆。乾隆大怒,心想:朕让儿子跪行,你怎敢罚跪?他立刻让嘉庆起身,斥责王杰:嘉庆乃皇室血脉,教不教都是未来帝王,你此举有违君臣之礼。

王杰直言不讳地对乾隆说:“教育得好,能成尧舜之治;教育不当,则致桀纣之乱,这便是为师的根本原则。”王杰认为,教育好嘉庆,他或可成为像尧舜那样的明君,流芳百世;若教育不当,则可能沦为桀纣般的昏君,遗臭万年。他作为教师,只认教育成果,不论学生身份。乾隆听后点头称是,随即让嘉庆再次跪下受罚。此后,乾隆对王杰的品格大为赞赏,嘉庆也在王杰的熏陶下,对贪官和珅深恶痛绝,这为日后他亲政时处死和珅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乾隆对王杰抱有深深的敬意,他之所以敬重王杰,主要是因为王杰为人正直,具备不屈不挠的骨气。王杰十分厌恶和珅,从不将他放在眼里,常在公开场合直言讽刺和珅,令其尴尬不已。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戏弄和珅的形象,用在王杰身上更为合适。乾隆对王杰颇为敬重,和珅难以报复。常被王杰嘲讽的和珅转变策略,尝试讨好他。一次下朝后,和珅当众拉着王杰的手夸赞:“状元的手真是细腻光滑,与众不同。”王杰当众反驳和珅,直言不讳道:“我这双手又不会像你那样捞钱,有什么好羡慕的?”对话结束后,王杰让和珅颜面扫地,尴尬不已。尽管和珅对王杰心怀怨恨,却也无可奈何,因为王杰品行端正,无懈可击,让和珅找不到报复的机会。

嘉庆继位后,亲自处理朝政,宣布和珅二十大罪。他派王杰与刘墉及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一同调查审判和珅,最终由王杰负责此事。王杰比阿桂更令和珅棘手。阿桂年迈,虽轻视和珅却力不从心。王杰正直清廉,敢于当面让和珅难堪,且和珅事后也无法报复他,因此和珅对王杰极为头疼。阿桂未能熬过和珅,相比之下,王杰寿命更长,始终与和珅抗争。最终,他等到嘉庆帝亲政,并亲自赐和珅白绫,结束了和珅的性命。和珅被处死后,王杰深得嘉庆帝信任,接任和珅之职,成为首辅大臣。直至1804年,王杰80岁逝世。嘉庆帝亲自作诗悼念,赞誉他清廉正直,不畏强权,品德高尚,勇于揭露邪恶。福康安只与和珅争宠,算不上真对手,且他奢侈、官品人品不佳。董诰暗中和珅作对,却不敢当面挑衅。朱珪曾对抗和珅,但被陷害后选择隐忍,还劝嘉庆忍耐,待乾隆去世再动手。所以,真正能和和珅正面较量的人,只有阿桂和王杰。阿桂位居百官之首,又有军功威望,他看不起和珅,和珅也因此对他有所顾忌。和珅最为忌惮的是王杰,王杰为官清廉,品行端正。即便和珅如何讥讽嘲笑他,都抓不到王杰的把柄,对此和珅也无可奈何。和珅最大的对手无疑是嘉庆皇帝。嘉庆未登基前,受王杰、朱珪等人影响,极度痛恨和珅这类贪官。登基后,乾隆重用和珅削弱嘉庆权力,嘉庆因此对和珅恨之深切。乾隆去世半个月,嘉庆就下令处死了和珅。

#深度好文计划#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