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中源远流长,在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令每一个观众在心生共鸣的同时为这一对痴男怨女深感欣慰。
殊不知,张生与崔莺莺并非虚构的人物,张生的原型就是与大诗人白居易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而崔莺莺则是他有记载的初恋情人。
崔莺莺的初恋确实如《西厢记》中所言发生在蒲州普救寺,只不过她的初恋情人不是张生,而是她的远房表哥元稹。
公元800年,22岁的帅哥元稹正在普救寺温习功课,为进京应试做着准备。
这时,他的远房姨妈郑氏为了躲避兵乱携带儿女和不少家人婢女也来到了寺中。元稹认识镇守蒲州的将领白马将军杜确,从而保护郑氏一家没有受到乱军的骚扰侵害,郑氏非常感激,便设宴款待元稹,就在这次宴会上,元哥哥爱上了崔妹妹。
元稹不仅秀外,而且慧中,他15岁时已登明经科,21岁时在河中府任小吏,如果能顺利通过吏部考试,就可以入仕做官了。
对于这样一个既玉树临风,风流潇洒,又有能力保护他们,同时前景又不可限量的远房外甥,郑氏显然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兴致所至之下,她让宝贝女儿崔莺莺出来拜见元稹表示感谢。无奈遵从母命出来见客的崔莺莺虽穿着平常的衣服,不加修饰,坐下来一副哀怨的样子,但依然是颜色艳异,光采动人,一下子就把元稹给惊呆了,从此“寤寐思服”,魂牵梦萦,没有一刻不想她。
元稹疯狂地展开一轮轮猛烈的爱情攻势,而莺莺身边的婢女红娘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春情满怀的莺莺再也把持不住,与逾墙而至的元稹在月色朦胧的西厢之内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洗礼。
一旦追到了手,屋顶的红宝石便不再高傲,窗前的明月光就不再神秘,长时间的卿卿我我,亲密接触之后,“距离产生美”的反面效应开始起作用了,红宝石渐渐成了手背上的朱砂痣,明月光慢慢沦为嘴巴边的白饭粒。
就在元稹心中的爱情之火不再那么灼热时,进京应试的日子到了,他离开莺莺奔赴长安,虽然是“碧云天,黄花地”一片萧瑟秋景,可元稹心中得以解脱的感觉却远远超过了恋人间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