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些事吧,听着就不太吉利,比如“阴挺”这俩字儿,光看名字就让人皱眉,像是某种古代宫廷酷刑。但它不是刑罚,而是一种女性骨盆底功能障碍。

简单来说,就是本该老老实实待在体内的器官,开始往外“探头探脑”,甚至直接“搬家”出门了。
这事儿听着离谱,但其实比你想象的常见得多。国外研究显示,超过50%的经产妇(生过孩子的女性)在一生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器官脱垂(POP,盆底器官脱垂的英文简称)。
而其中,子宫脱垂(阴挺)是最让人抓狂的一种——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子宫像个不安分的房客,突然从楼上掉下来,还得自己“扶回去”。
阴挺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来点画面感的:你家里有没有那种用了好多年的松垮垮的皮筋?一开始挺紧实的,后来用着用着,就开始撑不住东西了,最后直接变成一根废绳子。

盆底肌的衰弱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盆底肌,这可是女性身体里妥妥的“建筑队长”,负责稳稳托住膀胱、子宫、直肠等重要器官。年轻的时候,它们弹性十足,干活卖力,堪称“钢筋混凝土承重墙”。
但随着年龄增长、生孩子、长期便秘、肥胖、绝经等因素的叠加,这堵“墙”开始变得松垮、支撑力下降,最终导致这些器官不受控制地往下掉。
子宫脱垂(阴挺)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严重时,子宫甚至会直接从阴道口探出来,像个不请自来的“访客”,让人哭笑不得。
阴挺有哪些症状?影响大不大?

很多人觉得,子宫嘛,掉出来就掉出来呗,反正也不影响吃饭睡觉,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这东西要是忍着不管,后果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
1.下坠感,仿佛身体里藏了块砖头最典型的感觉就是,下腹部像挂了个重物,或者某种东西在往外掉。
严重时,你甚至能直接摸到子宫,它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偷偷跑出来探险。
2.影响大小便,严重时连憋尿都成问题由于膀胱和直肠的“邻居”关系,子宫一旦掉下去,膀胱和直肠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尿失禁、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便秘等一系列问题。

每次咳嗽、大笑、跑步就会不受控制地漏尿,这日子还能过吗?
3.夫妻生活受影响,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阴挺影响生理,还会影响亲密关系。
子宫脱垂可能会让阴道变得松弛、性交疼痛、性快感下降,久而久之,影响夫妻感情,甚至让女性产生焦虑和自卑。
4.可能引发溃烂和感染如果子宫长期暴露在外,摩擦、损伤会导致溃疡、感染,甚至出血。

到时候,问题可就不是简单的“不舒服”了,而是实打实的健康威胁。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阴挺的高危人群,基本上逃不过这几类:
· 生过孩子的女性(尤其是顺产、多胎、巨大儿)——生孩子对盆底肌的破坏,堪比建筑工地的地震。
· 生得越多,风险越高。
· 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下降,盆底肌就像失去了“青春支撑”,变得越来越松弛。

· 长期便秘、经常用力排便的人——天天用力蹲坑,相当于给盆底肌加了个“重量训练”,时间长了,它自然撑不住了。
· 肥胖、长期站立或搬重物的人——多余的体重和重力,让盆底肌的工作量翻倍,早晚要罢工。
· 有家族史的人——如果你的妈妈、奶奶、姨妈都有盆底问题,那你可得提前注意了。
阴挺能治吗?需要手术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能治,但方法得分情况。
1.轻度阴挺:保守治疗可以试试如果子宫还没有掉出阴道口,只是有点松垮,可以试试盆底康复训练,比如凯格尔运动(KegelExercise)。

凯格尔运动怎么做?很简单,就像憋尿一样,收紧骨盆底肌肉,持续5秒,然后放松5秒,重复10次,一天做3-4组。
长期坚持,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帮助支撑子宫。
除此之外,盆底电刺激、磁刺激、雌激素治疗等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2.中重度阴挺:可能需要手术如果子宫已经掉出阴道口,或者症状严重到影响生活,那手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目前,手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 子宫悬吊术:用人工网片或自体组织把子宫“提起来”,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 子宫切除术:如果不打算再生育,或者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切除子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手术方式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如何预防阴挺?
虽然阴挺很常见,但提前预防,远离“子宫掉出来”的尴尬,完全是有可能的!
· 生孩子后尽早做盆底康复——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后悔,产后恢复期就是“黄金修复期”。

· 坚持凯格尔运动——每天几分钟,盆底肌年轻十年!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少吃点炸鸡奶茶,对盆底肌有好处。
· 避免长期便秘——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别让马桶成为你的“盆底杀手”。
· 避免长期站立、搬重物——能坐着就别站着,能让别人搬就别自己上。
结语阴挺听着吓人,体验更吓人,但它不是“绝症”,也不是“羞耻”的事。
女性的身体值得被关注,盆底健康更不该被忽视。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类似症状,别忍着,别拖着,去看医生,越早干预,越容易恢复。
子宫应该待在它该待的地方,而不是跑出来给你添堵。
参考文献
1.美国女性症状性盆底障碍的患病率。JAMA。2008;300(11):1311-1316。
2.骨盆器官脱垂。柳叶刀。2007;369(9566):1027-1038。
3.阴道分娩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妇产科.2011;118(4):77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