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计划更名江西工业学院,已实施多年,虽然至今尚未如愿,但新余学院的名气却持续出圈。2023年、2024年最高录取分数分别高出省控线81分、89分。
学子们选择新余学院有着多重考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都知道其更名的消息。现在看似“名气小”,毕业时可能就会“大有名气”。毕竟选高校,就是选“未来”。

选择更名“江西工业学院”,有利于提升新余学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新余原名为新渝,因境内有渝水流过,后期改为新喻,1957年改名新余,沿用至今。新余城市历史不长,历史上长期归属宜春地区,1983年成为地级新余市。
作为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新余学院与新余市相伴而生,最初为新余职业大学,1992年成立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新余学院。
考虑到新余城市历史不长,新余学院吸附能力有限,其从2012年就开始筹划更名“江西工业学院”,并把这一更名作为学院阶段发展的牵引目标。

选择更名“江西工业学院”,符合新余的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定位。新余市因为钢铁工业而建,也有着“天工开物”的厚重科技底蕴,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
新余学院以工学为主,设有12个二级学院,36个招生专业,理工医类专业占比为52.6%,其中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学科与新余重点产业链适配度较高。
筹划更名“江西工业学院”10余年未曾通过,一方面有着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是江西的高等教育史上曾有过一所“江西工学院”,后来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1993年与江西大学合并组建了南昌大学。
“江西工学院”与“江西工业学院”一字之差,名字类似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江西工业学院”下一步还会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而历史上的“江西工业大学”存续8年时间,曾是江西名校之一,想必引起了一些校友反对。

选择更名“江西工业学院”,有利于激发新余学院的内生动力。客观讲,新余学院这次更名标准并不高,也符合高校自身章程规定,因为其毕竟不是升格为“大学”。
江西省高校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新余学院26个参评专业中,1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12个专业排名前50%。由此可见,这个学院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新余学院的科学研究水平也逐步提高,实现了新余市获省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年度发明专利突破40项。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多年来高于江西省平均水平,特别是考录国家电网人数多年来稳居全省高校第二。于是,有人建议其更名为“江西电力大学”。
今年是新余学院建校40周年,也是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之年,能否赢得认可、冠名“江西”,可谓至关重要。现在的新余学院与南昌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随着学科的交叉融合,关系更加亲近,后续可能会迎来转机。
这就是新余学院,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这就是白白的内斗,浪费了发展时机,江西省就是这样发展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