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立春,这一二十四节气之首,宛如大自然奏响的春之序曲,拉开了四季轮回的新帷幕,也在农耕文化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立春时节,大江南北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在北方,有“咬春”的习俗,人们会吃春饼、萝卜等新鲜蔬菜制作的食物。春饼薄如蝉翼,卷上嫩绿的豆芽、香脆的萝卜丝、喷香的酱肉等,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春天的味道,仿佛将新一年的希望与生机都吞入腹中。而在南方,一些地方会“鞭春”,人们用土塑成春牛,在立春这一天用彩鞭抽打,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啪啪”的鞭声,震碎了冬日的沉寂,也震出了对丰收的渴望。还有些地方会“戴春胜”,人们将精美的春胜佩戴在头上或挂在树枝上,春胜多以彩纸、丝绒等制成,造型别致,有燕子、花朵等形状,象征着对春天的欢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立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冬与春交接的信号。当立春来临,太阳直射点好似听到了春的召唤,开始缓缓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日照时间也偷偷拉长了。这就像大自然在幕后轻轻拨动了气温的琴弦,让寒冷的冬日渐渐松开了它的“冰封枷锁”,气温开始试探性地回升。不过,立春的气温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在广袤的北方大地,寒冷依旧是主场,冷空气时不时地来刷一波“存在感”,这就是让人头疼的“倒春寒”。可能前几天还风和日丽,暖阳让人恍惚觉得春天已经大踏步走来,可转眼间,冷空气就像不速之客,带着雪花席卷而来,又把人们拉回冬天的怀抱。
而南方呢,立春的脚步就显得轻快许多。一些地方的日平均气温能慢悠悠地爬到 10℃左右,大地像是从沉睡中渐渐苏醒,土壤开始解冻,江河的冰层也慢慢融化,叮叮咚咚的流水声仿佛是春天奏响的欢歌。降水形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降雪不再是主角,降雨开始崭露头角,虽然降雨量还比较羞涩,只是星星点点地洒落。立春时节,大气环流也在进行一场“大换血”,北方冷空气势力虽然有所收敛,但还是会时不时地来南方“串串门”,影响着大江南北的天气。春风也逐渐成为常客,温柔地拂过大地,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湿润,让空气告别了冬日的干燥,变得清新而温润。
农谚有云:“早立春堆满谷,晚立春堆满人。”2025 年的立春时间是 2 月 3 日,按照祖辈传下的说法,这属于早立春。早立春,就像是大自然给农民朋友们的一份“春之礼包”。你瞧,气温回升提前了,冬小麦这些越冬作物可高兴了,它们伸伸懒腰,早早地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也解冻得更早,农民伯伯们瞅准时机,忙着翻耕土地、播撒基肥,为春播作物精心打造温暖舒适的“小窝”。早立春让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变得充裕起来,它们在阳光的轻抚、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滋养下,尽情地进行光合作用,努力积攒养分,仿佛都在为丰收暗暗较劲。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的早晚就像指挥棒,指挥着农事活动的节奏。早立春给了农民们更多的时间去精打细算,挑选合适的种子,规划播种的面积,就像为一年的农事绘制一幅详细的蓝图。而且啊,温暖的早春也让害虫们提前活跃起来,不过农民们也有应对之策,早早地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庄稼们筑牢“防护墙”,让它们能在春日里茁壮成长。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句古老的农谚虽然还闪耀着先辈们智慧的光芒,但已不能完全主宰农业生产的命运。如今,各种高科技的农业手段纷纷登场,精准灌溉能让每一滴水都恰到好处地滋润庄稼,智能温室大棚像一个个透明的“魔法城堡”,为农作物营造出适宜的小气候,基因改良的种子更是拥有强大的“超能力”。这些先进的技术让农业生产如同披上了坚固的铠甲,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哪怕立春晚些,大自然不那么配合,农民们也能借助科技的力量,巧妙地创造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在田野里书写高产稳产的传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立春,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农耕的新起点,更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无论立春来得早晚,它都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唤醒沉睡的大地,也唤醒我们内心的热情与憧憬。它提醒着我们,莫负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耕耘梦想,迎接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无限可能的春天,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