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也在国际商业格局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发挥着愈发强大的影响力。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开拓海外市场的一把“科技利器”,更是增强国人信心的一针强心剂。无论是内核技术、车型外观、总体销量,中国新能源已然走在了全球同产业的第一梯队。

▲比亚迪·海豹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于3月26日发布了该企业基于2024年各项数据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性披露了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战略规划与成果,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展现了担当。
放眼四海,真正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企业在发展之余,都会关注和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海外为“中国制造”赢得大量赞誉的比亚迪不仅要在产品行销上成为“国货之光”,更在用一系列扎实的数据和案例证明,对于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级新能源车企来说,社会责任绝非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比亚迪的发展理念
一、企业信念:绿色动能驱动全球环保进程作为在海外销量最大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不仅是比亚迪阔步全球的“销量支撑”,更是比亚迪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引擎”。
仅在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542亿元,研发人员规模突破12.2万人,累计申请全球专利5.9万件,授权专利3.6万件。比亚迪还推出第五代DM技术和“易三方”平台,技术的迭代发展为绿色环保提供了强大支撑。

▲握在中国企业手中的成熟DM技术
截至2024年,比亚迪存量新能源汽车累计纯电行驶里程超过1500亿公里,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0万吨,等同于植树5.04亿棵。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更直接助力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
同时,2024年比亚迪新增节能改造项目超410个,累计节能效益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1万吨;累计回收动力电池超10,000吨,购买绿电4.68亿千瓦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绿色驱动的中国新能源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批通过ISO IWA 48:2024标准的企业,其ESG信息披露质量获英国标准协会(BSI)认证,为行业树立标杆。
二、社会公益:致力推动教育慈善与员工发展衡量一个企业的社会影响不能听企业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企业做了什么。
纵观全球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企业,无一例外的践行着“双线”责任,除了在经营领域担负商业责任,还肩负着教育、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比亚迪也在积极践行这些责任理念。

▲比亚迪的心怀全球绿色发展担当
2024年,比亚迪启动规模达30亿元的教育慈善基金,重点支持高校奖学金和新能源技术科普。截至目前,“比亚迪奖学金”已覆盖全国百余所高校,累计奖励优秀学生超800名,支出金额达1,620万元。
此外,比亚迪在贫困地区投资建厂,创造就业岗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2024年,比亚迪国内纳税总额达510亿元,集团全年捐赠支出近3,000万元,涵盖灾害救援、医疗援助等多个领域。比亚迪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诠释了“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责任理念。

▲比亚迪奖学金
除了外向用力,比亚迪也认真关注企业员工的个人成长发展。截至2024年,比亚迪全球员工总数突破96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达12.2万名,规模居行业之首。
其中内部培养技能人才5.78万名,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培养科研人员超1,600名。同时,比亚迪吸纳残疾员工4,630名,港澳及海外员工占比2.14%,努力为每一名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而这也是比亚迪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面。

▲比亚迪将员工视为宝贵的财富
三、未来可期:低调务实与真抓实干双管齐下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赋予其低调务实的风格。面对外界误解,比亚迪选择用行动而非辩解回应。
例如,在供应商价格谈判中,比亚迪耐心沟通而非强制压价;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却鲜少宣传。这种“做得多,说得少”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企业的真诚与自信。
正如其ESG报告所呈现的,比亚迪连续14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却从未将公益行为作为营销噱头。无论是30亿元教育基金,还是减碳目标的稳步推进,比亚迪始终相信,比起空洞的宣传,企业真实的付出和取得的结果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比亚迪慈善基金
从技术创新到绿色转型,从员工关怀到社会公益,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战略的长期承诺。2024年,比亚迪提出“为地球降温1°C”的愿景,这既是技术挑战,更是责任担当。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比亚迪的实践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唯有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才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正如王传福所说:“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与社会的共同使命。”比亚迪正以行动为笔,书写着一部责任与创新交织的篇章。

▲比亚迪的发展理念与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