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普遍都有固定的发情期,为什么人类全年365天都可“发情”?

宇宙时空探索 2024-09-27 09:40:11

在动物王国中,人类的性行为模式显得异常独特。首要的是,多数哺乳动物的性行为只在特定的发情期活跃。这段时期内,雌性进入排卵阶段,即卵巢释放卵子的时刻,这标志着她具备受孕能力,也意味着可能怀孕。

不同物种的雌性,发情期的到来频率各异,短则隔周,长则一年数次,甚至有的物种雌性一年仅此一次。在此期间,雌性才会与雄性交配,并通过改变外观等方式,向周围雄性释放可孕信号。

而人类的性周期则大相径庭。成年女性不受限于短暂的发情期,她们可以像男性一样,随时进行性行为。女性虽每月仅排卵一次,但并不像其他灵长类雌性那样,通过明显标记告知排卵期的到来。人类的生殖周期极为隐蔽,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开始揭示其周期特性。

对女人而言,性行为不再仅限于能怀孕的那段时间。结合隐蔽排卵的特性,这表明人类性行为的大部分并不以生育为目的。此外,人类性行为与怀孕之间的低关联性在动物界也独树一帜。

对动物来说,交配是充满风险的活动,消耗体力,错过觅食机会,且易受捕食者和竞争对手攻击。因此,为实现受孕,交配应尽量迅速完成。

如果人类的性行为仅是为了受孕,从进化论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失败。它有效实现了受孕目的,却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们的许多性行为都发生在难以或不太可能受孕的时期。倘若我们的祖先有类似其他哺乳动物的发情期,那么他们狩猎采集时,就能将这些不必要的时间用于捕猎更多的乳齿象或采集更多的野果。

在人类性行为进化的研究中,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是:人类如何进化出隐蔽排卵,以及那些不合时宜的交配究竟带来何种益处。性行为自然令人愉悦,但进化原则远不止于此。如果我们的物种无法从当前的性行为中获得进化上的利益,那么掌控世界的将是那些对性行为毫无兴趣的突变新种。

与隐蔽排卵紧密相关的问题是隐蔽交配。集体生活的动物,无论是一夫一妻还是多伴侣,都在众目睽睽下进行交配。为何人类在这方面独树一帜,尤其偏爱私密的性行为?

关于人类隐蔽排卵和隐蔽交配的起源,生物学界众说纷纭。从进化论视角看,过去必然有特定因素或其交互作用促使这些特性的形成。否则,它们不会延续至今。但如今促使人们继续隐蔽排卵和交配的因素,可能与当初促使其进化的因素并不相同。生物学家为解释人类独特的性生活,提出了三种理论。在我看来,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现今人们私密性生活的维持。

这些理论包括:隐蔽排卵和隐蔽交配减少了雄性间的冲突,促进了合作;强化了特定伴侣间的纽带,为家庭生活奠定基础;女性隐蔽排卵鼓励男性保持与伴侣关系,增强了他们作为孩子生父的确定性。

所有这些理论都揭示了人类社会组织的关键特性:男性和女性若想让自己的孩子(及基因)存活,需在很长时间内共同抚养,并与其他伴侣友好相处。

频繁的性行为在男女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纽带,这种纽带远超他们与朋友或邻居的关系。伴侣间的紧密纽带不仅是受孕机制,更是一种社会粘合剂。我们的性生活在私底下进行,旨在强调性伴侣与生活圈中非性伴侣之间的区别。

0 阅读:29

宇宙时空探索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