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晾衣杆滴着水,张家姆妈收床单时嗤笑:“穿真丝睡衣给谁看?”
我蹲在福州路老阁楼的煤油炉前,直播煎蟹粉小笼——B站弹幕狂刷“求嫁”时,弄堂口爷叔正嘀咕:“这种老姑娘,迟早变孤魂。”

亭子间的二手电扇嘎吱响。
我用盗版PS给田子坊商铺画墙绘,三单挣够下月房租。
邻居阿芳晃着镀金戒指:“我老公说生儿子就换真钻戒。”
烟纸店爷叔啐着瓜子壳:“女小囡读夜校,不如嫁虹口开五金店的。”

人民广场梧桐树下,母亲把我的简历塞进“海归精英”堆。
我攥着去景德镇的火车票,在虹桥站厕所涂口红。
三个月后,田子坊买手店橱窗里,我烧制的青花瓷杯标价688。

瑞金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里,剪视频的手抖了。
父亲拔掉鼻饲管骂:“陈伯伯介绍的台商不嫌你老!”
他弥留时突然塞来存折,密码是我生日——那串数字比任何婚戒都滚烫。
45岁·拆迁元宇宙危楼裂缝爬满黄梅天的霉斑。
我在天台直播拆迁倒计时,打赏金刚够付浦东公寓定金。
楼下收废品的安徽夫妻嘀咕:“老姑娘要带八只猫住桥洞喽。”

社区教室里,我教穿香云纱的阿婆们拍变装视频。
上海奶奶旗袍杀 冲上热搜那晚,保健品公司送来合作合同。
瘸腿狸花猫“铁柱”蹲在窗台,它是我最忠实的家人。

手术同意书需要家属签字时,我掏出区块链公证书。
临床阿婆的子女在走廊争吵动迁款,我默默点开股票账户——1998年的豫园商城原始股,够住特需病房三个月。

监护仪警报响起时,VR眼镜自动播放:
25岁灶披间的泡面宵夜、35岁陶艺工坊的晨曦、55岁万人打赏的拆迁直播...
护工惊呼:“老太太在笑!”
他们不知道,我的遗嘱早写成智能合约——毕生影像正铸成NFT,永存区块链。

拆迁队推倒砖墙那日,我在浦东公寓架起旧煤油炉。
弹幕问:“阿姨不孤独吗?”
我撒一把葱花开播:“当年说我‘绝户头’的人,现在求我教拍短视频呢。”
上海的风钻进窗缝,带着福州路早市的生煎香——这座城教会我:
婚姻不是归宿,活着才是史诗。
(智能合约持续上传中...)[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