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自建充电桩数量PK:新势力最积极,合资竟比自主大厂还要多?

明镜汽车 2025-02-11 09:38:41

“车子卖得欢,但桩一个都不建,全靠蹭友商。”这些评价是此前两年时间,网友对某两家车企的嘲讽。在销量一路长虹的时候,它们却一个充电桩没有建立,听起来这种行为有点过分,但实际上这么做的企业还并不少。尽管已经是2025年,当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还是有不少车企不愿意掏出钱来建桩。在近期,明镜pro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了主要车企(新势力品牌+主要自主和合资)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建桩情况。数据给出一个明显趋势:新势力是目前主机厂中建立充电网络最为积极的存在,其次是合资车企,相反几大自主品牌却罕见地没有建立充电桩,或者只有少量。这令人大感意外。01

新势力建桩最积极如果按照数量来看,蔚来稳居25033根的车企充电桩数量稳居第一。除了充电站外,蔚来补能体系还以换电而出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蔚来拥有3054座换电站供车主使用。而蔚来最新的规划是在2025年达成5000座换电站,蔚来的目标是“县县通”,在中国每个县城都完成换电站的布局。

截至2024年底,蔚来累计销量为67万辆。按照这个销量,蔚来的车桩比例是26.8:1。相比其他品牌,蔚来自身的充电网络是非常富裕的,因为大部分蔚来还会使用换电站,对充电本身需求没有那么高。不仅如此,蔚来还将补能网络也向外进行开放,不少没有自建补能体系的品牌都接入了蔚来的充电桩。按照这种模式,蔚来以后成为一家能源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除了蔚来,特斯拉则位列第二。根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8日,特斯拉拥有充电站2000+,充电桩数量为11622根。不过,由于特斯拉自身销量基数大,其车桩比约为213.6:1。特斯拉是车企自建充电桩的始祖级别企业,并且在充电桩的管理上也处于领先。比如,占位费、超时费都是特斯拉的“发明”,这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车文明的发展。

紧随特斯拉之后的是理想和鸿蒙智行,这一点则比较令人意外,原因在于理想和鸿蒙智行目前的销量主力仍然是增程形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自建充电站1727座,充电桩9100根,车桩比为124.6:1。要知道2023年4月理想的首座充电站才落成,当年年底理想汽车充电站仅262座。

理想充电站的快速铺开,主要是为去年3月上市首款纯电车型MEGA做准备。虽然MEGA首发失利,理想延迟了纯电产品发布,但是对于完善补能网络方面,理想并没有放慢节奏。这也是在为今年上市纯电车型蓄力。而鸿蒙智行截至2024年12月29日,已经布局华为超充站525座、充电桩8828根,车桩比为69.6:1。而随着智界、享界等品牌的落地,鸿蒙智行的纯电产品越来越多,车主的补能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理想和华为未建充电桩的时候,由于这两个品牌车型可纯电和增程的性质,部分车主选择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曾经引得不少其他品牌纯电车车主的吐槽。尤其在节假日高峰情况下,这种吐槽声音更加激烈。如今随着两家充电站的快速铺开,这种讨论的声音似乎有所减少。

而布局补能网络更早的小鹏,其目前的充电桩数量却低于理想和鸿蒙智行,数量上相差并不多。截至2024年12月28日,小鹏建设充电站1740座,充电桩8750根,车桩比为67.5:1。在理想和鸿蒙智行布局纯电的同时,小鹏的增程产品也即将落地。就现阶段而言,小鹏的销量还是全部由纯电构成,车主对于充电桩的需要刚性要高于理想和问界等品牌。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卖得比较好的新势力,都有补能网络布局。当然,没有自建充电桩的也有。比如:零跑、小米和哪吒等,而一些末端新势力,考虑到成本和资金问题,也不会自建充电桩。这些品牌现阶段主要是依靠与充电站运营商和有充电站的车企合作,为自家品牌车辆提供补能。至于未来是否有补能布局,暂时还不清楚。

有意思的是,对于自建充电桩,小米的看法是不需要。在2024年3月,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汽车正在建设自己的超级充电网络,首批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逐步推进,采用600kW液冷超充方案。不过在2024年8月,雷军透露,虽然小米已经建立了一些充电站,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的计划。目前国内的公共汽车充电桩数量已经足够。

而现在,小米的方式是接入第三方,打造自己的充电地图接入第三方的桩就行了。02

合资建桩超自主大厂

令人意外的是,国内的一些合资品牌,虽然电车卖得不好,但在推动充电站的建设方面却比较积极。比如:上汽通用已经建设落成50余座品牌充电站、8座奥特能超充站和7个奥特能机场充电服务中心,供别克、凯迪拉克和雪佛兰三个品牌使用。大众还通过投资充电站运营商开迈斯,在国内市场进行了补能布局,截至2024年11月30日,开迈斯落成充电站1621座,充电桩7670根,供旗下大众品牌电车使用。

而奔驰、宝马和奥迪三家也都在建设自己的补能网络。其中,奔驰和宝马在去年10月份以50:50的股比成立高端超充品牌——逸安,目前双方共有116座超充站、786根超充桩。按照计划,到2026年底,逸安将至少建设1,000座超级充电站、7,000根超充桩。而奥迪则已经建设了约1000根超充桩。除此之外,大众的开迈斯充电桩也对开放奥迪共享。不过,自主车企大厂们,这两年新能源销量节节攀升,但是在充电桩布局上却极为有限。其中,被网友吐槽最多的当数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冠军,引领者比亚迪对于建设充电站没有丝毫兴趣。在此前腾势推出双枪快充时,还被网友调侃“一桩不建,双枪充电。”不过,这并不影响其在销量上称霸新能源市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比亚迪有自建公共的充电站,但是主要服务于出租车、公交车等营运车辆。

除了比亚迪外,奇瑞、吉利、长安和长城等传统大厂充电站布局也同样非常有限,大多数仅在旗下的高端品牌中建立了一部分。比如:目前吉利仅有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有自建充电站布局,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氪拥有800座充电站和3891根充电桩,车桩比为107.6:1。除了极氪品牌使用外,极氪充电站还集团内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共享。另外,长安旗下的高端品牌阿维塔也有自建高压充电站,但是数量暂不清楚;奇瑞旗下星途品牌的首批充电站也已经在去年2月份上线,原计划2024年年底,建设150座充电站;深蓝汽车此前也公布了3年建设1600根的充电桩的计划。上述3家充电桩具体建设进度暂时还有信息披露。不过,总量上来看,车企自建充电桩在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上,还是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根,同比上升49.1%。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达到了346万根,占比为27%。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有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运营商提供,而由车企自建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并不多。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即便是车企中的“基建狂魔”蔚来,也未能上榜充电桩数量TOP15。

不过这一点也能理解。虽然车企自建充电桩有减轻用户充电不便的焦虑、拓展能源业务、提升品牌形象等诸多好处,但也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目前我国在电动车业务上实现稳定盈利的车企仅有比亚迪、理想。另外,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日渐完备,相关车企可以从充电运营商“借力”,并将资金投放在更重要的板块。当然,这并不绝对意味它们未来不会下场布局充电桩,不同车企都会有不同阶段的考量。比如:近期有爆料称,比亚迪有“超级快充”计划,将会开始建设超充站,其液冷充电桩支持双枪充电,单枪最高800kW,并陆续在4s以外的地方也会陆续开展充电站建设。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考虑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其下场布局充电站,是否会搅动当下“运营商为主,车企为辅助”的充电桩布局,还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

0 阅读:0

明镜汽车

简介:汽车测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