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卖得欢,但桩一个都不建,全靠蹭友商。”这些评价是此前两年时间,网友对某两家车企的嘲讽。在销量一路长虹的时候,它们却一个充电桩没有建立,听起来这种行为有点过分,但实际上这么做的企业还并不少。尽管已经是2025年,当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还是有不少车企不愿意掏出钱来建桩。在近期,明镜pro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了主要车企(新势力品牌+主要自主和合资)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建桩情况。数据给出一个明显趋势:新势力是目前主机厂中建立充电网络最为积极的存在,其次是合资车企,相反几大自主品牌却罕见地没有建立充电桩,或者只有少量。这令人大感意外。01
新势力建桩最积极如果按照数量来看,蔚来稳居25033根的车企充电桩数量稳居第一。除了充电站外,蔚来补能体系还以换电而出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蔚来拥有3054座换电站供车主使用。而蔚来最新的规划是在2025年达成5000座换电站,蔚来的目标是“县县通”,在中国每个县城都完成换电站的布局。
紧随特斯拉之后的是理想和鸿蒙智行,这一点则比较令人意外,原因在于理想和鸿蒙智行目前的销量主力仍然是增程形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自建充电站1727座,充电桩9100根,车桩比为124.6:1。要知道2023年4月理想的首座充电站才落成,当年年底理想汽车充电站仅262座。
理想充电站的快速铺开,主要是为去年3月上市首款纯电车型MEGA做准备。虽然MEGA首发失利,理想延迟了纯电产品发布,但是对于完善补能网络方面,理想并没有放慢节奏。这也是在为今年上市纯电车型蓄力。而鸿蒙智行截至2024年12月29日,已经布局华为超充站525座、充电桩8828根,车桩比为69.6:1。而随着智界、享界等品牌的落地,鸿蒙智行的纯电产品越来越多,车主的补能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理想和华为未建充电桩的时候,由于这两个品牌车型可纯电和增程的性质,部分车主选择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曾经引得不少其他品牌纯电车车主的吐槽。尤其在节假日高峰情况下,这种吐槽声音更加激烈。如今随着两家充电站的快速铺开,这种讨论的声音似乎有所减少。
而布局补能网络更早的小鹏,其目前的充电桩数量却低于理想和鸿蒙智行,数量上相差并不多。截至2024年12月28日,小鹏建设充电站1740座,充电桩8750根,车桩比为67.5:1。在理想和鸿蒙智行布局纯电的同时,小鹏的增程产品也即将落地。就现阶段而言,小鹏的销量还是全部由纯电构成,车主对于充电桩的需要刚性要高于理想和问界等品牌。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卖得比较好的新势力,都有补能网络布局。当然,没有自建充电桩的也有。比如:零跑、小米和哪吒等,而一些末端新势力,考虑到成本和资金问题,也不会自建充电桩。这些品牌现阶段主要是依靠与充电站运营商和有充电站的车企合作,为自家品牌车辆提供补能。至于未来是否有补能布局,暂时还不清楚。
有意思的是,对于自建充电桩,小米的看法是不需要。在2024年3月,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汽车正在建设自己的超级充电网络,首批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逐步推进,采用600kW液冷超充方案。不过在2024年8月,雷军透露,虽然小米已经建立了一些充电站,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的计划。目前国内的公共汽车充电桩数量已经足够。
而现在,小米的方式是接入第三方,打造自己的充电地图接入第三方的桩就行了。02
合资建桩超自主大厂
令人意外的是,国内的一些合资品牌,虽然电车卖得不好,但在推动充电站的建设方面却比较积极。比如:上汽通用已经建设落成50余座品牌充电站、8座奥特能超充站和7个奥特能机场充电服务中心,供别克、凯迪拉克和雪佛兰三个品牌使用。大众还通过投资充电站运营商开迈斯,在国内市场进行了补能布局,截至2024年11月30日,开迈斯落成充电站1621座,充电桩7670根,供旗下大众品牌电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