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老农翻修老屋发现一颗子弹,揭开了隐藏74年的秘密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1-10 18:17:12

新中国成立前夕,咱们的工农红军艰难困苦,他们常常十天半月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坚决不会白拿乡亲们的一粒米、一捧面。

1934年的冬天,红军艰难的到了一处小村庄内,当时没人敢跟国民党作对,老百姓谁都不敢向红军提供帮助。

可一位名叫项小翠的农妇,不仅站出来给红军提供了一隅安身之处,还从一家人的牙缝里抠出数斗粮食借给他们。

红军感激之下,给她写了一张欠条。

向她承诺,将来不管哪支红军队伍来到此处,她都可以拿出欠条,换回五倍的粮食。

一纸旧契,一段往事

2008年的夏天,暴雨接连不断下了整整七天。

狂风暴雨之下,河南卢氏县瓦窑沟乡高河村的一户农民家里,房梁上的遮阳棚,都被吹塌了下来。

连续不断的雨,加上房屋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开始漏水,墙面都被晕湿透了。

屋主李明山看的心惊胆战,在心里想,等雨停了,一定得把房子重新翻修一下。

雨过天晴之后,李明山去城里买来水泥,打算先把屋顶给修缮了,免得再下雨,屋里又是一滩水。

他一个人爬上屋顶,却在旧瓦之下,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弹壳。

他非常疑惑,自己家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拿着弹壳转圈观摩片刻,发现弹壳有些松动。出于好奇,李明山轻轻打开了这枚弹壳,里面有一张泛黄的纸。

打开一看,竟是一张和中国工农红军欠下的欠条,字迹苍劲有力,还盖有已经晕开的红章,上面写着:今借到高河村李大娘苞谷五斗食盐叁斤,工农红军手枪连,甲戌年冬月十三日。

李明山愣了愣,儿时一些模糊不清的回忆,如决堤洪水,瞬间涌上心头。

那是一段关于母亲项小翠的、不为人知的过往……

早年间的“舆论战”

1934年十月份,国民党冲进高河村,老百姓盯着队列整齐的军官们,纷纷紧张不已。

尤其是项小翠,紧紧抱着怀里的小儿子,警惕的看着他们。

前年开始他们就来村子里抓过壮丁,项小翠的大儿子就是那年被他们抓去的,至今下落不明。

如今再见到,生怕他们又是来“抓人”的。

但国军这次并没有抓人,为首之人冷眼看着老百姓的反应,然后突然脸色一变,露出和善的笑容。

他说他们此行来,只是为了提醒大家,过不了多久,共产党就会来到高河村。

这军官站在麦堆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大肆宣讲共产党如何如何“可怕”。

老百姓们将信将疑,“演讲”那人脸色又一变,冷笑一声说:“你们若是不信,大可在这等着,等你们的粮食钱财全被抢走,家人都被害死,就知道厉害了!”

“不过我可提醒各位,一旦有人给共产党提供物资帮助,那就是跟我们军统为敌,到时候,可别怪我们和乡亲们翻脸。”

威胁的意味明目张胆,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虽然还有个别人对国军的话存疑,但大部分人都是惊惧占了上风,他们奔走四散,连忙回家收拾钱财,藏匿口粮去了。

见如此,国军众人才满意的离开高河村,上下个村子继续造谣去了。

红军进村了

其实国民党不是第一次在老百姓中间诋毁共产党了,很多没有接触过共产党的老百姓,内心多少是有些犯嘀咕的,生怕共产党真的是什么“大恶人”。

尤其是村子里那些有钱有势的地主们,一听共产党可能会抢他们的财富,更是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带着所有钱财和家仆,搭配村子后的山林里,“避难”去了。

一夜之间,村子中的土豪乡绅、年轻人全都跑了,昔日热闹的高河村,成了个只剩下老弱妇孺的“空村”。

小娃娃们不懂事,该玩玩该闹闹,老人们可是怕惨了,白天晚上锁着门,提心吊胆的等着红军到来。

两个月后,天刚蒙蒙亮,一阵响亮的哨声划破长空,惊起林中鸟雀。

几支红军队伍来到了高河村,打算在此休整队伍。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噤若寒蝉,缩在家里不敢出声。

他们是红25军的战士们,基本都是一群年纪不大的孩子们,后来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娃娃军”。

传闻中的“恶霸”竟这么温柔?

“砰砰砰——”随着敲门声响起,项小翠的心一下子就缩成一团,紧张万分,还连忙朝一脸疑惑的小儿子比了个“嘘”的姿势。

“请问有乡亲在家吗?我们初到此地,想要麻烦您一些事情。”门外的声音听起来清脆澄亮,带着些未褪的稚气。

项小翠心里疑惑,怎么听起来像个孩子?

她瞧瞧走到门口,从门缝里往外瞧。

只见三个年纪不大的娃娃兵,穿着薄衫,在冰天雪地中冻得浑身发抖,缩着膀子吹手心儿,想获得一丝丝温暖。

项小翠心中一动,看到这几个孩子,就想起自己那多年未见的大儿子,他被国军抓走的时候,不过也就是这么大的年纪……

她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缓缓打开门,轻声问他们何事?

娃娃兵看到门开了,眼神一亮,立刻挺直了身子,板正的朝项小翠行了个礼,然后语气恳求的说到:“大娘好,我们是红25军的,想在咱们村子里休息几天,可以借用您家的打麦场休息一下吗?”

打麦场是农村老百姓们专门用来晒粮食、堆麦秆的地方。项小翠愣住了,一时间忘记说话。

她寻思着,他们怎么也得问她要些粮食钱财,或者上她家里借住。没想到只是去打麦场休息一下,还要特意上门来征求同意?她还想着,要是他们要的不多,她就给了;要的多,再找个理由回绝。

小红军见她迟迟不说话,还以为对方不愿意,面面相觑后,充满歉意的朝她鞠了个躬:“没关系的大娘,如果不方便,我们就不打扰您了。”说完转身就要走。

项小翠回过神来,连忙喊住他们,拉他们先进屋,然后一人倒了一碗热水,有些嗔怪的开口:“去打麦场休息还要特意来讲啊?那么冷的天儿,冻坏了吧?”

小红军听到项小翠的话,知道她是同意了,连忙站起来朝她道谢。

项小翠看着三个孩子眼睛亮晶晶的,满脸都是感激。忍不住叹气,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国军口中的恶霸?

这么小的事情都要特意来征求同意,相较之下,她倒觉得那些个抢她儿子国军才更像是恶霸!

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有了项小翠的同意,部分军队就在她家的打麦场驻扎了,其余队伍,也纷纷都去获取了老百姓的同意,分营驻扎。

红军们也不白住乡亲们的地方,他们白天会帮着乡亲们挑水砍柴,还会帮着他们翻地,免得土壤冻坏了,来年不好种庄稼。

项小翠注意到,这支队伍好像都是些年轻的孩子,她看的眼睛发酸,总是忍不住想念大儿子。

怕战士们冻坏了,项小翠特意带着大儿媳妇,一起去搬了许多麦秆,搭成简易的棚子,希望多少能替他们遮挡一些风雪。

红军来的这些天,老百姓们基本都了解情况了,大伙都知道了,共产党才是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兵!

可他们还是很少有人敢向项小翠这样,明目张胆的帮红军,毕竟有国军威胁在前,他们哪里敢?只能偶尔趁着夜深时,在军队附近悄悄地放些干柴,希望他们可以睡的暖一些……

红军们都知道乡亲们的顾忌,他们不怪乡亲们的远离,反而非常感动,后来还主动把村子里的老旧房屋给修缮了一遍。

一张欠条

这天傍晚,项小翠看着不远处的打麦场升起的炊烟,突然有些好奇,想去看看红军们平时都吃些什么?

她走过去,看了看红军支起来的架子锅里,竟然就是一锅灰突突的汤,零星的散着几粒米,还飘着几根山里挖来的烂野菜。

她顿时心疼不已,项小翠走到一位小红军旁边,问他可不可以让自己尝尝?

小红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递给她说,“您尽管吃就是了,但是不太好吃,嘿嘿。”

她浅浅尝了一口,眼眶瞬间就红了。这哪里是汤啊?分明就是一锅水!为了省水,野菜上面还带着一些土,口感苦涩。

项小翠放下碗,一言不发的回家,不一会儿就抱着一大筐白菜、粮食和盐巴来了,要给战士们锅里加个餐。

队长看到了这边的动静,连忙跑过来,说什么也不要。

他反复跟项小翠解释,他们红军队伍是有纪律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项小翠拗不过他,眼睛一热,忍了大半天的泪疏疏往下掉,队长吓了一跳,手足无措的安慰她,跟她解释。

项小翠却摆摆手,哭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了情绪。

她把自己心里埋藏许久的事儿给说了出来,她说看到小红军们,就想起自己那下落不明的大儿子,她不知道儿子在外能不能吃饱,有没有衣服穿,她甚至不知道,儿子是不是还活着……

说完,又没忍住落了泪。

小红军们听完项小翠的话,也纷纷红了眼眶。

是啊,这些年纪尚小的娃娃兵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义无反顾的加入共产党。可他们何尝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队长听完,叹了口气,紧紧握住项小翠的手说:“大娘,您是个好人,乡亲们怕被国军报复,都不敢和我们走太近,可您一直给我们的帮助,我们都看在眼里。”

队长看了看项小翠身旁的筐子,郑重的说:“但无论如何,纪律就是纪律,我们真的不能收您的东西。不过我们确实已经快断粮了,将士们也很久没尝过盐味儿了。这样吧大娘,我们东西我们收下,但要给您写张欠条,您收着,将来无论哪支红军队伍来,您都可以拿着欠条去换五倍的粮食回来!”

项小翠想了想,这才点了头,转身有喊来儿媳妇,去搬了更多的粮食出来。

她接过欠条,队长又在一旁犹豫着提醒了一句,“大娘,这张欠条您一定要藏好,一旦被国军发现,很可能给您带来杀身之祸的。”

项小翠闻言,谢过后就回去了。

其实她这会儿压根没想过会拿欠条要账,她只是想着,红军们愿意收下粮食就成。

于是她随手将欠条塞进一颗子弹壳中,扔到屋顶,就再也没有管过了。

时光似箭

时间拉回到2008年,李明山回过神来,心中五味杂陈。

他就是当年项小翠怀里抱着的那个小儿子,只是因为年纪太小,许多事情记不清了。

在加上往后数十年,母亲再也没提过这事儿,所以,这段往事就被永久的埋藏到了他的记忆深处。

他忽然想起来,母亲直到过世那年,还在迷糊中念叨着红军有多么多么好,握着他的手说,“虽然红军还欠咱们的粮食,但你听我的,永远别去要,没有红军就没有咱今天的好日子啊……”

当时李明山还以为母亲临走前糊涂了,心想红军怎么可能欠咱家的粮食呢?

不过没等他细想,母亲就咽了气,悲伤之余,这件事他也再没有想起过……

结语

这张欠条的故事,很快被十里八乡传开了。

当地政府听说了这件事儿,亲自派人前来,要按照欠条还李家五倍的粮食,但李明山拒绝了。

他说不管是为了母亲的遗愿也好,还是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心也罢,他坚决不会收的。

红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牺牲,所有老百姓都不该忘记!

就如母亲弥留之际所言:没有红军就没有咱今天的好日子啊……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