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在巨鹿之战胜利之后为何一定要坑杀20万秦军俘虏?

历史看最美 2025-02-16 04:45:18

首先咱们还是得说明白啊,在巨鹿之战胜利几个月之后被坑杀的秦军俘虏不属于章邯部,章邯部的20万人马是其“带资入股”反秦义军的资本,章邯也从来都不是向楚国军队以及其他诸侯军投降,而是和各路反秦义军结盟。真正放下武器缴械投降的秦军是负责攻打巨鹿城的王离部秦军。

青铜武器。

咱们可以对比有关章邯投降和王离被俘的记载,有关章邯的记载,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就是今天的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你这里完全看不出任何缴械的痕迹,所以后面“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咱就好好想一想,二十多万仍保持着建制,连兵器都拿在手里的秦军面对楚国军队的屠刀会直接引颈就戮吗?被扣在楚军里的章邯没有任何反应还说得过去,作为秦军实际上的统帅,上将军司马欣可能会没有一点反应吗?

青铜武器。

像项羽这样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人不会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干什么事都是要有目的,可能会有某方面情感(比如对楚国的感情)的原因,但绝对不会是主因。事实上,在史记过于简略的记载中依旧可以在西楚军阵营中找到疑似前秦降兵的身影,比如汉将灌婴的各位手下败将“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击破柘公王武,军于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从击项籍军於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这里大量出现的所谓“楼烦将”也就是楼烦骑兵的将领,而楼房古国的遗址在今天的山西一带,所以很显然这一批骑兵不可能是原装楚军,更有可能来源于巨鹿之战后降楚的秦军骑兵。

青铜武器。

那既然前秦降兵也不是不能用,为什么项羽要在新安杀降呢?必须首先说明啊,屠杀投降的俘虏这件事情在战国时代是和当时的道德相悖的,连白起都在自杀前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但是从战国时代的实际情况来说:道德是道德,实际是实际。

青铜武器。

而包括项羽在内的一大批王侯将相本身就是实用主义者。

咱们再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王离部秦军覆灭的过程“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还有项羽本纪的记载“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青铜武器。

可见,王离部秦军是在多次被暴打以及主将被俘之后才投降的,而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则明确用了“降”字,项羽本纪中有关章邯的所谓投降过程记载则是“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就是今天的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这里用的是“盟”字。可见章邯部和王离残部这两部不同系统的秦降军在诸侯军内部的地位。

秦代的甲。

前者是盟军,后者是真正的俘虏和囚犯。

然后咱们再看项羽本纪的记录“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只有赤手空拳的囚犯才会被“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而各诸侯军主要的报复对象对其“遇之多无状”的“秦中吏卒”,也就是说这里所谓的秦中吏卒就是新安杀降的主要对象。

秦代的甲。

而上文咱们论证了项羽新安杀降的主要对象是王离部,所以这里就连起来了王离部秦军以“秦中吏卒”为主。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在秦始皇去世之后矫诏“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这里其实也就指明了巨鹿之战王离部的来源。

青铜弩机。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也就是说,王离部的来源就是当年蒙恬北守长城的“三十万众”。

青铜弩机。

这些人肯定包括了大量的拥有爵位甚至是田产的秦国军功地主,而且这些人的家大多数都是原战国秦国疆域之内,所以说这些人比章邯的刑徒军团更加不稳定,章邯那二十万刑徒军里面还掺杂着大量的六国青壮年。

青铜武器。

但是原属长城军团的这些秦国军功中小地主就不好说了,而且就从现有的记载来看,王离部是出过一些对秦国比较忠诚的将领的,就比如涉间“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可见王离部肯定是有一定数量的“秦国忠臣”的。

青铜武器。

现在我们站在项羽以及从诸侯的角度来看这些俘虏:属于秦国军功地主;在原先的秦国军事或者是行政体制之内有职位;因为嬴政发动的兼并战争而受益;对秦王朝可能还保持着一定忠诚度;人数较多,不好管;其父母妻子还握在秦庭手中,军心浮动。所以秦军俘虏对于以项羽为首的诸侯军来说实际上就是隐患。这就跟当年白起看被俘的赵军是一样的“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青铜武器。

然后再加上一些私人恩怨“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最终以楚国为首的诸侯军队开始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开始了对于秦国军功地主阶层的清算。一晚上之后,王离部剩下的俘虏要么被诸侯军瓜分,要么被屠戮,而王离本人的结局自不必多说。昔日威震天下的秦军退出了历史舞台。

青铜武器。

还是那句话,杀死投降的俘虏不管是在战国时期还是在其他时期都会被骂,宋太祖赵匡胤将白起移出武庙就是因为其屠杀赵军降卒。但是从战国几个世纪总体上的这种狂躁、逐利以及过于实用主义的氛围来看,无论是长平的悲剧还是新安的悲剧都是避免不了的。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