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定调,成渝双城经济圈迎来新机遇,5年GDP增至8.6万亿元

天宇阅览趣事 2025-02-09 03:06:43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两大核心城市——成都与重庆的联动发展区域,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不断的政策推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双城经济圈如今的发展似乎在告诉大家,成都的发展离不开重庆,重庆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成都。

成渝双城经济圈到底实力如何?中央部委给出明确定论

中央部委前不久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有关情况,回顾过去几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19年至2024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从不足6.3万亿元攀升至约8.6万亿元,五年间迈上了两个万亿元台阶,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也从约6.3%提升至6.5%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重庆与成都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以及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例如,在2025年公布的重点项目名单中,共列项目320个,总投资约3.7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4414.5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目的地等多个领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产业体系方面,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1.6万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汽车产业更是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23年,川渝两地共生产汽车329.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量的10.9%,重庆汽车产量排名更是跃升至全国第二位。这些产业集群的崛起,不仅提升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除了传统产业的优势,成渝双城经济圈还在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深入实施。两地共建的多个高新区和科研机构形成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超过万台(套)。这些创新平台的建立,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2023年,川渝共同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增长至6.2万篇,跨省联合申报专利数量增长至283件,川渝间专利转移数量也大幅增长,这些成果都彰显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实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渝双城经济圈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世界级机场群的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建设以及陆海互济、四向拓展运输大通道的完善,都极大地提升了该区域的交通便利性和物流效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大型枢纽机场的通航,不仅加强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联系,也为其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随着成渝中线、成达万、西渝等高铁项目的加快建设,以及中欧班列(成渝)的开行量稳居全国首位,成渝双城经济圈正逐步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对外开放大通道。

在消费市场方面,成渝双城经济圈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两地着力优化消费空间、丰富消费场景、提质消费服务,打造了一批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费业态。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高品质消费空间不断营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同时,随着文旅市场的快速回暖,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23年,成渝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8.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重庆、成都定位再升级!

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两个发展规划中,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重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另外还支持推动重庆与成都联手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泰、中越、中缅班列。

成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践行着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在这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公园绿地如珍珠般镶嵌在城市之中,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智慧城市的构建更是让成都的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便捷。成都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力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而重庆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魅力,向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重庆的商业氛围浓厚,消费市场活跃,从传统的老街小巷到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从地道的小吃美食到国际品牌的入驻,重庆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升重庆的国际影响力,政府正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提升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重庆还注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艺术展览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重庆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面,成渝两地正携手共进,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成渝地区的货物可以直接通往欧洲各国,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两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更是为成渝地区打开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大门,中泰、中越、中缅班列的开通,使得成渝地区的货物可以通过海运、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直达东南亚各国,进一步拓展了成渝地区的对外开放空间。

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的打造,不仅是两地物流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成渝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中欧班列,成渝地区的优质产品可以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也可以引进更多的国际优质商品和服务,促进两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提升了成渝地区的物流效率,更促进了两地与欧洲各国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为成渝地区的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动两地联手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和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过程中,成渝两地政府和企业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政府层面,两地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物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企业层面,两地企业积极参与物流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两地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两地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发展的道路将更加宽广。未来,成渝两地将继续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支持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重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两地将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推动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成渝地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深度,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 阅读:3

天宇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