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楼都配备探照灯,旧中国很落后,日军探照灯的电是哪来的?

史新说 2024-02-08 11:36:05

近战,夜战是我军的优势,这种战争的优势是在与日军长期作战中摸索出来的。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战争模式,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军太穷了。

当时的武器装备过于简陋,只有在近距离肉搏当中,才能有机会对日军造成有效杀伤。只有在夜间视野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出其不意的利用地形优势摸到日军的周边,向其实施近距离冲锋,对日军形成有效杀伤。

难道日军的近距离拼杀很弱吗?非也,日军的近距离拼杀能力很强,但我军还是可以凭借技巧和不要命的精神对其形成有效杀伤。

可一旦要是比拼远距离火力,那么日军的正规部队在面对敌后武装时,优势可不是一轻半点。

所谓游击战术的精髓,便是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的袭扰消耗日军,用以拖到日军扛不住为止。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必然要寻求反制的措施,他们又怎么肯被敌后的武装力量一招打死。于是日军见招拆招,炮楼便被发明出来,成为克制敌后武装的有效措施之一。

炮楼,简单来说便是永久坚固的隘口,里面有粮食和弹药,并且有多个射击口,能够实现360度无死角射击。

炮楼和炮楼之间,往往距离不远,而且还有机械化摩托和汽车的存在,一旦某个炮楼遭到攻击,相邻炮楼的部队便可以借助机械化车辆来进行支援。

没有远距离攻坚武器的八路军在遇到坚固的炮楼时,攻克的难度相当之大。往往炮楼都会被设立在关键的位置,要么是交通要道的附近,要么是拱卫战略资源。

所以,每一座炮楼,都会成为中日双方对战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拔掉炮楼,便成为了一件格外讲智慧的事情。

总结来看,还是靠着近战夜战,扬长避短。到了晚上,视野不好,日军便很难发现悄悄摸过来的八路军。

后来随着双方交手次数的增多,日军也学精明了。一到晚上,便在炮楼上安排岗哨,并且配上远距离的探照灯,用来侦查和辅助作战,发挥自己的装备优势。

那么,当时的中国那么贫穷,电是从哪里来的?

之所以炮楼会被推广开来,主要是因为日军的兵力实在是有限,而且中国的土地面积又太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攻占城市虽然不难,但是镇守这样庞大的面积,需要占用的兵力太多。因此他们才会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借助于炮楼压缩驻军数量,以达到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炮楼便优先被安排在关键的地方。上文也提到,要么是关键的隘口,要么驻守战略资源的关键位置。

如果是距离城市近,或者是战略资源的关键位置,可以通过引线的方式从城市或者战略资源处引过来。

如果是偏远的隘口,可以通过柴油发电机来解决用电的问题。相对比消耗的那些油料,炮楼巨大的战略作用才是最为合算的点。

后来,八路军也找到了方法,针对于那些引线来照明的炮楼,他们可以先下手找引线,破坏掉探照灯后再进行后续的攻击。

相反那些发电装置在炮楼内部的,是最为难以处理的。后来,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深入,我军也缴获了不少重武器。

尤其是日军的92式步兵炮,还有少量的意大利炮。有了这些重型攻坚武器的加入,日军的炮楼也不再是个难题。

随着战争的深入,日军大量的士兵被派往太平洋战场,而在中国战场上,此消彼长之下,日军也走到了头。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宣告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炮楼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也正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0 阅读:11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