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的“晒根”与“吞阳”指的是什么?

史新说 2024-02-16 16:55:22

这里讲的是文化,思想不正的青年要是不好好读读,怕是要理解偏了。

老祖宗们通过常年的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形成了耳熟能详的短语。别看句子短小精悍,但是里面蕴藏的知识可不是一星半点。

要没有专业的解读,单纯靠看这几个字,很难领悟出其中的含义。古人惜字如金,这也是文化的内涵之所在。

这个俗语讲的是房屋的格局,细细品味,古人总结出来的俗语,基本都贯穿于衣、食、住、行。还有就是婚、丧、嫁、娶,再加上祭祀与时节。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地带,能把这些东西搞明白,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今天所讲的就是与人最为关系密切的房子。

古人讲究阴阳调和,房子的位置以及构造都有讲究。除了坐北朝南之外,在开窗开门以及家具布置上都有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国标要求,而是所谓的“阴阳之道”。

俗语中的“日不晒根”,指的是:太阳晒不到屋内的墙根。太阳每天东起西落,在正午时分最高,而冬夏又有很大的区别。

不管如何变幻,都要遵从一点,那就是阳光射入房内,不得晒到里面的墙根。要想保证这一点,那就要从开窗上下手。

窗户离地的高度,以及开窗的高度,将会是控制光线的关键一环。古人认为,阳光太多,则屋内阳气过盛,导致阴阳失衡,影响气运。

但在古代保暖措施比较差的情况下,开的窗户过大影不影响运势放在一边,肯定是影响房间内的温度,所以古人基本没人建造带落地窗的房子。

另一句口不吞阳,指的是屋门。也指的是正屋的屋门,要避免阳光直接射进来。难道屋内阳光多还不好吗?屋门开的大点,总不会影响温度了吧,至少可以关上门。

古人往往堂内要摆放祖先的灵位牌坊,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阳光就会照射到祖先的牌位之上。按照阴阳属性来说,去世的先人更喜阴多一些,过多的阳光也是影响房间内的阴阳平衡,袭扰了祖宗先人。

单纯从这句话上来分析,古人讲究虽然比较多,但是可以得出结论,他们更多的是在乎一个适当,所谓的阴阳平衡。

过多,过少,都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现在年轻人在建造房子上依旧保留坐北朝南的习惯,但是在门窗的设计上却已经开始不拘一格。

首先是窗,开始引入落地窗的概念,如果是临近海边或者江边,更有了海景房与江景房的概念。

其次是门,门讲究的是宽门大屋,求一个敞亮。宽阔的客厅自然要配上高大的进户门,主打一个大开大合。

现在房内也不放置祖宗的牌位,也不用担心冬季的取暖问题,像“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样的讲究,基本要消失殆尽了。

但是作为文化的一种,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并且批判的继承下去,让我们的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1 阅读:701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