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第一阶段尘埃落定,其实第一阶段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就是即将参加附加赛的16个球队。因为,前八名铁定晋级十六强,已经很稳了。而后12名直接淘汰,命运也早已确定。只有中间的16个参加附加赛的球队,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说他们晋级了,他们还要和对手打生死战;说他们淘汰了,他们的确还有机会。
届时,8组附加赛两回合打响时,不管是球队,还是球迷,都会有一种错觉。明明和之前的淘汰赛是一样的赛制,但居然只是资格赛。这的确有点残酷了。
但更残酷的,是他们获得附加赛资格的过程。
直接晋级十六强的名额有8个,多吗?真的不多。要知道,欧洲称得上顶级豪门的球队,可不止8个。而且你看看这次前八的球队,其实有不少,都算不上顶级豪门,比如里尔,阿斯顿维拉等等。所以,很多豪门,其实都被挤到了附加赛区,比如,皇马,拜仁,曼城,大巴黎,尤文。毫不夸张地说,附加赛区,聚集的顶级豪门,要多于直接晋级区。
如果你看看附加赛区的16个球队的积分情况,就会更加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性了。由于比赛只有8轮,可以想象,积分肯定拉不开。从第9名亚特兰大,到第24名布鲁日,积分差距只有4分。16个球队,4分的分差,所以,不难想象,大多数球队,积分都挤到了一起。
具体地说,15分的球队,多达5个,13分的球队,也多达5个,12分的球队有两个,11分的球队有3个。
16个球队中,只有一个球队,积分为14分,不和任何一个球队重合。
埃因霍温。
是的,就是最后一轮爆冷击败提前锁定头名并且派上替补的利物浦,拿到14分上岸的埃因霍温。
取胜之前,埃因霍温只有11分,还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但欧冠新赛制下,多赢一场,就有可能赢得好几个身位。埃因霍温在这方面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其实,埃因霍温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欧冠新赛制有多么残酷。前面说的赢一场赢多个身位,就是其中一种体现。8轮比赛,积分拉不开,所以3分太值钱了。更残酷的是,埃因霍温把其他积分相同球队的窘境,都昭示出来了——
不是积分相同吗?那就比净胜球吧。萨格勒布迪纳摩,就是这么被淘汰的。排在25位的他们,就是因为净胜球劣势,被同样积11分的布鲁日挤在身后。
埃因霍温由于独自拥有14分的特殊地带,所以不存在比较净胜球的语境。但你看看他们身前的5个积15分的球队,以及他们身后5个积13分的球队,排名先后,都要依据净胜球。所以,他们这8场比赛,即使少赢几个球,都是吃亏的。
即使算上前八球队,积分不和任何一队一致的球队,也只有积21分的利物浦,以及积18分的马竞,其他21个球队,全部被归入若干相同积分的结界里。所以,净胜球,就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当中。
也许,未来的欧冠赛场,各大强队,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吧?
新赛制,我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