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丁盛很尊重,两人搭档2年,回忆录以司令员称呼,没像其他人

话事社 2025-03-15 17:48:21

丁盛是四野出身的战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开国少将中最早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将领,先后在广州军区、南京军区任职。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在1977年受到“四人帮”影响而离开领导岗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待遇不高,多次申诉希望解决问题。

在一些人的回忆录里,似乎以“反面”出现,可在廖汉生的回忆录里,都是以丁盛司令员称呼出现。

廖汉生与丁盛在战争年代没有过交集,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在红一方面,一个在红二方面军;抗战时期,虽然丁盛编入120师358旅,但丁盛在旅部机关,廖汉生在下辖团部担任副团长、政委。几个月后,丁盛就到新成立宋支队任职,去了晋察冀工作。解放战争时,一个在一野,一个在四野。

新中国成立后,俩人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成为同学。三年的学习,他们都成为熟人。毕业后,廖汉生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而丁盛继续担任54军军长,俩人的职务差距很大,一个是大军区正职,一个是正军职。

在六十年代,丁盛从军长调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1968年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1969年改为军区司令。

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后,丁盛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而廖汉生刚恢复工作,被安排在军事科学院担任政委。1975年,南京军区缺主持日常工作的政委,原政委杜平因身体不适被免职。

俩人在一起共事,丁盛是军区党委第三书记,第一书记由第一政委兼任张春桥兼任,第二政委由省委书记彭冲兼任,第三书记丁盛,但他身体不是很好,在主持一段工作后,因心脏病而休养,上级让廖汉生主持军区工作。

廖汉生比丁盛军级高,担任大军区正职早,但在廖汉生的回忆录写到俩人工作关系是融洽的。

他回忆很多工作都是他与丁盛一起接受任务,叶帅曾经提醒过他们,不要和上海的一些人走得太近,不要参与到他们的活动里去。丁盛在回忆录写有什么情况,都与廖汉生通气,就是江、马、徐等给他谈话,他也如实说了。

还有一点,丁盛是帮过廖汉生的,有一次廖政委中毒,导致失去知觉,情况危急。在军区医院不起作用,转上海后,廖政委秘书希望丁盛出面让地方给政委全面检查,丁盛给地方领导打电话,希望他们用心等。最终廖政委一个月后,身体恢复健康。

俩人在工作上没有隔阂,彼此相互尊重,当丁盛离开位置上,在揭查批中,廖政委把自己的所知的的也如实上报。可能也导致丁盛有些不满,在回忆录提到:人怎么能这样呢?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晚年的廖汉生在回忆录一直以司令员称呼称呼对方。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