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各种“免费鸡蛋”骗局,手段越来越高明!

具光谈财经 2024-11-05 12:13:03

一听到“免费鸡蛋”,“老年诈骗”等字眼,不少年轻人肯定会觉着,这多半是因为人上了年纪,还成天贪图小便宜和追求健康保健等心理。但小夏经过梳理案例后发现,在各个诈骗案例中,骗子的手段花样很多,真相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小夏记得,前几年有一条“诈骗集团骗走228名老人的“棺材本”的新闻,被害人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一位老人在得知被骗后情绪失控、卧床不起,直至去世。(资料来源:上观新闻20200901)

案例中提到71岁的陈大爷被“免费领鸡蛋”的宣传吸引,一大早就来到了“某公司周年庆”会场。当周年庆持续到第6天的时候,有人开始向老人推销自家集团生产的某品牌保健品,除了虚假功效的宣传外,还附赠了 免费鸡蛋,甚至金项链、玉手镯等礼品。最终诱骗江苏江阴、宜兴、溧阳等地228名老年人高价购买虚假保健品,获利166万余元。

据说,在检察官对诈骗团伙进行分析比较时发现,这个团伙在各地行骗模式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利用亲情进行情感攻势、扬言认识黑社会,对老年人起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和恐吓。“现在的年轻人不明白孝道”“自愿购买,不强卖”“当我看到你们身体健康,我也非常高兴”等语句让人倍感体贴,并且诈骗分子还绘声绘色讲述公司在其他地方“做慈善”的小故事,声称先交钱只是为了筛选出真正需要保健品的老人,给老人强烈的“购物即返款”心理暗示。

案例刚开始就有 “免费鸡蛋”,“免费鸡蛋”之所以能够成为老年诈骗案例中,频次较高的词,是因为往往在各个诈骗案件当中,“免费送鸡蛋”常常成为诈骗的开头序章,成为各个骗子团伙屡试不爽的套路。有专家表示,很多针对老人的保健品和收藏品诈骗往往都是从送免费鸡蛋开始的,骗子先以免费蛋菜、免费礼品、免费旅游吸引老人参加诈骗活动,对老人进行‘洗脑’,再诱骗他们购买高价保健品、收藏品,以及“高息理财产品”等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资料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20220703)

在过往案例中,喜欢跳广场舞的张阿姨,在一个广场舞社群认识了一位叫李阿姨的“舞伴”,她经常随李阿姨去各处领免费鸡蛋。之后李阿姨向她推荐了一款“高息理财投资”产品,声称投资1万元月利息就有500元,张阿姨签了理财合同,然而不久后不仅利息无法到账,连本金也无法取出,张阿姨这才发现自己被骗。这里面的套路很明显,广场舞让张阿姨结识新朋友,领免费鸡蛋让张阿姨放松警惕心,高息利诱让张阿姨彻底上当。所以不要认为‘免费鸡蛋不领白不领’,要知道骗子的套路真让人防不胜防。

除“高息投资理财”项目外,骗子还常以“养老产业”为幌子,以“免费鸡蛋”为饵,实施集资诈骗。比如某公司负责人张某为诱骗老人参与投资,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养老产业”为幌,对老人进行虚假宣传,并许诺给付高额回报。该公司采用免费发放鸡蛋、米、油等生活用品为手段,吸引大量老人参加公司各种活动,6年间吸收了巨额资金,参与集资的人数众多。

那么除了“免费鸡蛋”,骗子通常还比较喜欢用什么方式行骗呢?小夏这里整理了一些供大家参考。最为常见的就是我们小区里面经常能看到的“免费健康讲座”,讲座中通常宣传人员会夸大其词,将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宣传成具有神奇疗效的“神药”,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例如,有团伙通过免费健康讲座,将普通蛋白粉饮料包装成高价保健品,骗取老年人的钱财。(资料来源:三农谈20240804)

其次,诈骗分子可能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警察或官方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网络骗取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信息。或通过发送带有恶意链接的电子邮件或短信,诱导人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信息,如银行账户、密码等,从而窃取大家的财产。(资料来源:光明网20240221)

并且,老年人通常都具备较强的同情心,这也是骗子很容易利用的一点,比如诈骗分子可能会冒充慈善机构或志愿者,发布虚假的募捐信息,骗取善款。

总而言之,防范养老诈骗,除了老人自己要擦亮双眼外,年轻人们也要尽量多关心老年家人。不要自己“不尽心”,让他人“起贼心”。

大家对老年防诈有何好的建议呢?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11

具光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