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独立到底合不合法?毛主席两次想收回外蒙,为何没能成功?

茶叶蛋说历史 2025-01-07 12:44:25

«——【·前言·】——»

1946年1月5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地位。

自此,156万平方公里土地脱离中国,版图由雍容牡丹变为雄鸡形状,亿万国民目睹此景,内心充斥着激愤与伤怀。

外蒙古独立至今仍是引发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外蒙古如何独立?其独立过程复杂,但确切的分离缘由及历程,需追溯历史,了解相关政治变迁与国际关系的变化。

新中国就外蒙古问题作出的努力包括哪些方面?

«——【·清政府埋下的祸根·】——»

了解外蒙古独立的人,多知晓此事与沙俄及苏联关系密切。

然而,值得的是,外蒙古寻求独立的根源可追溯至大清时期,那时便已埋下隐患。

"内蒙"与"外蒙"的称呼并非外蒙独立后产生,其划分可追溯至清朝时期,早已存在。

明朝建立,朱元璋终结蒙古统治后,蒙古退回原地并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即后来的鞑靼部族。

历史演进中,鞑靼逐渐分裂为两部分,即位于漠南的“漠南蒙古”和地处漠北的“漠北蒙古”。

两部族相隔一片荒凉戈壁,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

自后金时期,漠南蒙古部族与女真人(满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两部族占我国北方大片土地,均属游牧民族,共享草原恩赐,通过联姻加深彼此情谊。

漠北蒙古四部因地理位置等因素,与清政府联系甚少。

漠南蒙古与女真人共逐天下时,他们仍悠然自得地放牧,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受外界纷扰。

1688年,漠西蒙古准葛尔部大汗葛尔丹起兵叛乱,侵袭漠北蒙古。漠北蒙古形势危急,遂向清朝请求援助。

清朝历经三帝平叛后,漠北蒙古归顺大清,向政府称臣。

漠北与漠南虽同为蒙古人,但大清视其与自身关系亲疏有差异。

蒙古部族助女真建功,大清为感其恩,将其划入内属蒙古,即蒙八旗,视为大清子民,享受贵族殊荣。

漠北蒙古归顺后被划入外藩蒙古,清朝不派官员管理,其部落首领可封爵称王,享有高度自治,维持自我治理体系。

漠北蒙古虽看似获得自由,但实际上并未得到良好待遇。

漠南蒙古贵族生活优渥时,漠北蒙古却受清朝严制,包括禁学汉语、限从牧业,且无清军保护。

总结而言,漠北蒙古实为清朝长期忽视的区域,犹如一枚被遗弃的棋子。

若长期遭忽视倒也罢了,毕竟漠北蒙古历来习性散漫,已成常态。

然而,漠北蒙古对清政府不满的原因是,清政府在濒临崩溃之际,竟前来对他们进行压榨。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财政枯竭,无力偿还赔款,民怨因苛捐杂税而沸腾。此时,清政府转而考虑长期被忽略的外藩蒙古作为财源。

鉴于该状况,清政府决议把外蒙改制为行省,并向该地派遣官员与大臣进行治理。

清朝要求此地民众加缴繁重税费,并觊觎当地的煤矿与金矿资源。

清政府虽对漠北蒙古支持有限,但此时却欲令其付出。

外蒙民众怨声载道,王公贵族对清朝统治不满加剧,遂萌生起兵反抗之意。

外蒙古当时落后,为何会走上独立道路?

«——【·背后操控的黑手·】——»

早先清政府未重视外蒙,但已有他国觊觎这片土地。

17世纪起,沙俄帝国崛起并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地区大规模扩张。

此地原为蒙古人牧场,突遇沙俄军队入侵,蒙古人毅然决定,誓与敌人决一死战,保卫家园。

蒙古部落零散,无力抵抗敌人,又无增援,遂选择退缩,放弃土地。

沙俄最终征服大片西伯利亚地区后,决定继续向南推进,实施其扩张计划。

沙俄的野心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清政府可忽视漠北蒙古失地,因交情不深,但绝不会坐视入侵者攻入本土。

两军激战后,大清与沙俄最终签订条约,明确划定两国国界。

尽管国界已定,沙俄仍觊觎外蒙这块土地,视其为垂涎之物,持续保持与企图。

清政府忽视外蒙期间,沙俄频施诡计,企图诱使外蒙脱离清政府。

他们派遣人员以探险、考察之名进入外蒙,随后建立多个矿厂公司,并将所得盈利部分作为分红给予蒙古人。

同时,沙俄积极与当地的活佛建立密切关系。

他们优先向活佛供奉稀有货物,并企图以美色引诱活佛。

实施一系列欺骗手段后,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对沙俄的好感度大幅超过清政府。

在此背景下,外蒙因对清政府统治不满,转而向沙俄寻求援助。

沙俄伺机已久,见时机成熟,便策划推动外蒙古独立。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驻守库伦的清兵接获命令,撤离外蒙古地区。

外蒙古王公贵族趁机兵变,拥立喀尔喀活佛哲布尊丹巴为帝,驱逐清朝官员回京,并随即宣布外蒙古独立。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崩溃,随之将全部国土转交给中华民国。

孙中山与北洋政府均未承认外蒙独立,同时,沙俄亦不期望外蒙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北洋政府成立后,沙俄与其多次协商外蒙问题。经多次交涉,双方于1915年达成共识,签订了《中俄蒙协定》。

依据《中俄蒙协定》,沙俄确认中国为外蒙古宗主国,但外蒙古为自治区域,北洋政府无权在外蒙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或进行移民。

外蒙古在当时实际上已被沙俄控制。

1917年,沙俄局势迅速变化,革命爆发导致内部两派发生冲突,先前的稳定局面未能持久。

彼时俄国无暇顾及外蒙,外蒙当权者意识到失去支持后统治难继,遂直接向北洋政府表达回归中原的意愿。

我国视此时为恢复对外蒙影响力的良机,北洋政府遂派遣徐树铮前往外蒙。

徐树铮乃猛将,驱逐沙俄在外蒙残余势力,稳定局势。随后,北洋政府宣布废除外蒙独立,局势得以确定。

此事本应至此完结,然徐树铮对外蒙施行的严苛统治,激起了当地民众强烈反感。

徐树铮调离外蒙后,当地王公贵族重燃独立之意。

1921年,外蒙古重申独立,并建立君主立宪政府。

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命张作霖处理乱局,然张作霖仅口头应允,未付诸实践。

自此,外蒙步入完全失控的轨迹,彻底偏离了原有的管束方向。

一年后,苏联这一超级大国正式宣告成立。

沙俄势力在外蒙退去后,以“苏联”之名重新出现。

1924年,蒙古在苏联影响下改制,更名为“蒙古人民共和国”。

自此,外蒙古政府全面效仿苏联制度,并允许苏联驻军。

显然,他们依赖苏联为后盾,并接纳其各种势力的持续渗透,表面虽独立,实则已成为他国的附庸国。

北洋政府未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外蒙已受苏联控制,此为既定事实,难以更改。

国内军阀混战之际,外敌又入侵,在此背景下,外蒙古问题被暂时搁置。

此后,导致外蒙彻底独立的最终力量是何方神圣?

«——【·痛心的结局·】——»

二战末,苏美英三国雅尔塔会晤,重点商讨战后事务。

会议上,美国期望苏联对日出兵,此目标亦符合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期望。

此时,自视甚高的苏联正暗中谋划自身策略。

苏联于会议上提出条件,要求中国维持外蒙古现状,实则意在促使我国承认外蒙古独立。

英美两国对苏联提出的条件,经审议后表示了赞同。

我国国力衰弱,导致在谈判中缺乏发言权,因此签订了不公平的《雅尔塔协议》。

蒋介石派遣宋子文等人赴苏联,旨在就外蒙回归中国事宜,全力进行争取与协商。

斯大林会见宋子文等人时,展现的态度并非平等谈判,显得较为强势。

他把《雅尔塔协议》置于宋子文等人面前,冷冷说道:

谈判可行,但须基于《雅尔塔协议》进行。

宋子文等人明白协议内容对我国极为不利,然而该文件已由罗斯福签署。

当时我国无发言权,但仍坚持与斯大林进行谈判。

谈判进程颇为棘手,期间斯大林在外蒙古独立立场上坚持己见,未有任何让步。

谈判结束后,蒋经国按蒋介石指示,以个人身份拜访斯大林。

显然,蒋介石此刻亦欲探明此事是否存在转机。

斯大林直接对蒋经国说:

需明确,非我需你相助,实乃你需我援手。若你国力强盛,能独自抗日,我自然不会提出此请求。

这简短的话语使蒋经国陷入沉默,斯大林随即继续道:

今日,若你尚无此能力,却仍言及此事,无异于空谈。

若国家缺乏实力,危难时只能屈从他国求援,受他人安排与嘲讽,无尊严与资格,这实为一种耻辱。

事实屡次表明,若处于落后状态,就必然会遭受打击。

枪支大炮与坚船利舰,是我们在国际谈判桌上获取底气的关键所在。这些强大的武器装备,构成了我们谈判实力的坚实基础。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仍不甘心,坚持要求在外蒙古进行全民公投。

若外蒙古当地民众均支持独立,南京国民政府将认可其独立地位。

公投结果显而易见,99.7%的外蒙民众支持独立,这让蒋介石已无法拒绝或反悔。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确认外蒙古的独立地位。

众多学者指出,蒋介石可能早已收受苏联利益,故同意承认外蒙古独立。

他为避免背负“分裂祖国”的恶名,举行了一场注定无果的公投。

外蒙古独立已成为既定事实,无论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这一现状已无法更改。

毛主席深感外蒙独立之痛,他两次向苏联提议,期望外蒙能回归祖国怀抱。

1949年,毛主席在西北坡秘密会晤米高扬,米高扬为斯大林代表。会谈中,针对北方边界问题,毛主席适时提出了统一蒙古的议题。

米高扬在此问题上态度坚决,明确表示外蒙古已独立。

斯大林得知此事后,明确表态:

外蒙古的未来走向应由其自身做出决定。

苏联红军长期驻外蒙古,外蒙古事务决定权归属明确。斯大林此举再度搁置争议,意图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首访苏联,不仅彰显两国关系,更旨在推动蒙古统一进程。

1950年,毛主席等人推动中国与苏联重新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签订后,我国收回了东北权益,但外蒙古问题未解,这成为毛主席的一大遗憾。

斯大林去世后,毛主席认为,外蒙古问题可能迎来转机。

1954年,为彰显两国友好,赫鲁晓夫亲赴北京,参加中国建国五周年庆典。

与毛主席会面时,赫鲁晓夫主动提及恢复中苏两国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

毛主席认为,此乃统一蒙古不容错失的时机。

周恩来总理理解毛主席的意图,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也决心全力以赴,奋力一搏。

后续行程中,周总理亲自向赫鲁晓夫提出外蒙古重归中国议题。

苏联视外蒙为卫星国及制衡我国的军事要地,因此拒绝蒙古取消独立的请求。

赫鲁晓夫借此提及蒋介石早前与苏联所签协议,以此回避了该问题。

此后,中苏间的外蒙问题彻底无法摆上谈判桌,成为悬而未决的议题。

苏联解体后,邓公就外蒙问题再次与俄罗斯协商,但得到的答复依然未变。

外蒙未回归非仅沙俄、苏联操控所致,亦因外蒙民众自身无意回归。

这片地区本就与内地联系松散,且已实际独立多年。

人民的国家认同感较弱,且面临诸多复杂难解的问题。

外蒙独立已成不可更改的事实,此为我国历史上一大遗憾与教训。

当前,我国统一工作仍在稳步进行中,持续向前推进,未有停歇。

昨日的失败与遗憾促使我们警醒,如今更应深刻吸取教训,确保未来不再重蹈覆辙。

我辈应奋发图强,提升国家实力,大步向前,确保不再历经受人欺侮的苦难历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