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79亿,账全算女儿头上了

栗滴看商业 2025-04-03 06:00:37

在“锂二代”掌舵的首个财年,天齐锂业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的成绩单。

曾在巅峰时期年赚241亿的天齐锂业,在2024年遭遇重创,亏损额高达79亿。

日前,天齐锂业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天齐锂业2024年营业收入为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净利润为-79.05亿元,同比下降208.32%。这一显著下滑,直接导致其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记录。

尽管锂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市场对业绩下滑已有一定预期,但面对如此大幅的跌幅,天齐锂业股价仍未能幸免,应声下跌。

财报发布次日,跌幅超过2%,随后几天股价一路下探。截至目前总市值为500.9亿元,历史最高点蒸发超1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锂二代”蒋安琪(天齐锂业创始人蒋卫平之女)掌舵天齐锂业后交出的首份年报。

财报发布次日,在天齐锂业召开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创始人蒋卫平直言,“2024年是非常困难的年份,锂行业的周期波动得到充分体现,国际市场的变化也是始料不及的,并最终体现到公司业绩上。”

同时蒋卫平还在会议上力挺蒋安琪。他表示,交班是经过 “深入考虑” 的,蒋安琪在天齐锂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对企业文化、企业传承、历史变革以及公司的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都有深刻的了解,他对蒋安琪充满信心和信任。

01

回顾蒋卫平创业历程,他的成功离不开胆识和时代红利。

1955年,蒋卫平出生于四川遂宁市,高中毕业之后,赶上上山下乡到农村劳动。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蒋卫平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幸运地成为第一批考入大学的人。

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成都机械厂,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1986年,31岁的蒋卫平被调到中国农业机械西南公司任销售工程师。或许是出于对行业的热爱,他在此岗位深耕整整10年。

直到1997年,42岁的蒋卫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弃了稳定的 “铁饭碗”,开始准备创业,成立了成都天齐实业有限公司。

蒋卫平第一次将赚钱养家放在首位。创业初期,主要从事矿物进出口贸易生意。

在这期间,射洪锂盐厂为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蒋卫平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作为原材料,双方由此建立起合作关系。

2004年,蒋卫平的事业迎来首次重大转折。当时,受市场低迷、产品质量欠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射洪锂盐厂经营陷入困境,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地方政府找到了蒋卫平谈判,希望他能接盘这家企业。

出于对锂产业未来前景的看好,在经历几次谈判后,蒋卫平最终以1144.91万元收购了濒临倒闭的射洪锂盐厂。

当时锂矿还没在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几乎没人看好这个行业。但蒋卫平坚信,只要方向正确,就要坚定前行,即便投入五年、十年,也为时不晚。

他曾说:20多年前,在不被人看好、未来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进入锂行业。20多年来,我们一步步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经受住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爆发的诱惑,持续在锂行业深耕。

收购射洪县锂盐厂后,蒋卫平也是在摸索中前进。通过投入资金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理念等,他带领射洪锂业逐渐走上正轨,仅仅两年便实现扭亏为盈。

自此,蒋卫平的锂业版图正式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为推动公司上市融资,蒋卫平着手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更名为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历经六年不懈拼搏,2010年8月31日,天齐锂业在深交所完成了上市。当时,蒋卫平感慨道,“是国家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支持,才让我们一家民营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彻底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

02

天齐锂业上市后,拥有足够资金的蒋卫平开启了收购之路。

2012年,天齐锂业取得四川雅江县措拉锂辉石矿开采权。2014年,天齐锂业又收购西藏矿业持有的扎布耶锂业20%股权,实现对国内优质的盐湖锂资源的布局。2015年,蒋卫平再次出手,收购了当时全球唯一在运营的全自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工厂——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

然而,布局国内并无法满足蒋卫平的野心。他深知,要想在全球锂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必须进行海外布局,掌控优质的锂资源。

天齐锂业能成为“中国锂王“,源于蒋卫平的两次“豪赌”。

2014年,蒋卫平做出了一个震惊行业的举动,他以约31亿元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锂业巨头泰利森母公司文菲尔德51%股权,间接控股了泰利森。这一收购不仅解决了天齐锂业的上游资源问题,还一举提高了公司在国际锂行业的地位。

2018年,总资产不足200亿元的天齐锂业,再次豪掷40.66亿美元,收购锂业巨头SQM(智利矿业化工)23.77%股份,再次上演了一场“蛇吞象”,令全行业震惊。

而这两次豪赌,一度让天齐锂业陷入债务危机。为了完成这次收购,天齐锂业向商业银行贷款35亿美元。然而,随后锂矿价格不断下跌,天齐锂业不仅要偿还巨额贷款本金,还要支付高额利息,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生死攸关之际,蒋卫平亲自挂帅,与各方展开艰难谈判与协商。经过多轮艰苦博弈,天齐锂业终于迎来曙光,成功获得澳大利亚上市公司IGO的13.95亿美元战略投资。也正是这一笔资金将濒临绝境的天齐锂业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直至2021年,蒋卫平多年的精心布局终于迎来收获时刻。这一年,“双碳”战略全面铺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异常火爆,锂矿作为电池核心原材料,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当年,天齐锂业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3倍。

天齐锂业这一系列“蛇吞象”式收购,堪称惊心动魄。事后,蒋卫平坦言:为了不失去锂产业的话语权,不得不发起收购。时机上讲可能不是最好的机会,战略上却必须动手,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

2022年7月,成功逆袭的天齐锂业在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

港股上市当年,天齐锂业业绩迎来大爆发,实现营收404亿元,同比增长428%,净利润飙升至241亿元,市值突破2000亿元。也正是在这一年,蒋卫平荣获“中国锂王”的称号。

03

在天齐锂业在完成A+H双重上市后,年近七旬的蒋卫平逐渐退居幕后。

2024年4月,天齐锂业正式宣布“换帅”。蒋卫平辞去董事长一职,将公司的掌舵权交给了女儿蒋安琪。至此,天齐锂业步入“二代”管理时代。

蒋安琪出生于蒋安琪生于1987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上位之前,蒋安琪已在公司历练数年。2016年开始进入管理层,先后出任了天齐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以及董事,同时她还在天齐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担任多项职务。

事实上,蒋安琪也是顶着巨大市场压力接过了指挥权。

2024年全球锂价低迷,天齐锂业的业绩受到了严重影响。去年春假期间,由于需求量不足碳酸锂价格开始出现下滑。随着期间价格有所反弹,但全年需求量明显不足。

这也导致库存累积加剧,碳酸锂价格进入持续下探阶段。一直到2024年下半年,海外矿山集中宣布减停产、国内云母提锂企业停产,现货价格才趋于平稳。

尽管如此,这也造成了公司营收和利润双下滑。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9.05亿元,净利润为-79.05亿元,同比下降208.32%。同比由盈转亏。

这不仅是蒋安琪掌舵天齐锂业后交出的首份年报,也是自上市以来的最差的年报。

公司业绩的大幅下滑,无疑给新上任的蒋安琪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巨亏业绩的重压之下,蒋卫平在财报发布第二天的业绩说明会上力挺蒋安琪。蒋卫平说,“安琪在天齐锂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对企业文化、企业传承、历史变革以及公司的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都有深刻的了解,他对蒋安琪充满信心和信任。

针对公司当前的处境,蒋卫平则表示:“2024年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年份,锂行业的周期波动得到充分体现。”天齐锂业财务总监邹军在业绩说明会上也指出,虽然行业仍处于“磨底”阶段,但对2024年业绩产生影响的因素,在2025年将被消除,预计2025年一季度业绩会有所改善。

不过,部分机构认为,2025年锂价可能继续磨底,但有阶段性机会。

如此来看,蒋安琪所面临的挑战错综复杂,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严苛考验,更是决定天齐锂业能否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稳健领航的关键所在。

在新能源产业高歌猛进、全球市场波谲云诡的当下,蒋安琪掌舵的天齐锂业将驶向何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0 阅读:42

栗滴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