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占奎建立的抗日游击队

古风堂文化 2024-04-08 18:22:39

朱占奎建立的抗日游击队

摘自《永清革命斗争史》

编辑/老憨

朱占奎,号仲武,今廊坊市安次县小益屯人,生于一九零九年。祖父曾是义和团团员,这使朱占奎从小就受到朴素的爱国主义熏陶。他早年唱过戏,当过吹鼓手,也曾为富户做过护院的家丁。

一九三五年七月,朱占奎当上了永清县保卫团的队长,驻防龙虎庄。 龙虎庄属永清四区。朱占奎一到这里就立刻卷入到王派以王治中、王建中兄弟俩为首与赵派以赵润民、石金甫为首的斗争中。王派受汉奸殷汝耕所谓“自治运动”的影响,密谋策划永清、安次、固安等县的“自治运动”,并已和天津曰寇取得了联系。而以知识分子和开明坤士为代表的赵派,多数读书识字,富有民族意识和朴素的爱国心。所以,朱占奎很快就站到了赵派一边,反对王派的卖国投敌的罪恶行径。

“七·七”事变打破了平南安次、永清一代农民的“一头耕牛半亩田”的幻想,同时也激起了朱占奎、石金甫等一些爱国青年的抗战热情,几经商议,一致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尽快利用永清保卫团的武器,组织抗日队伍,打击日本侵略者。但是,朱占奎的保卫队,仅有一支手枪,两支大枪,怎能抗击日寇呢 为求得政府的委任和资助,朱占奎、石金甫、于富之等人决定写出“公事”送给在永清县城筹备抗战的张专员(张汉权),以待得到委任、资助,然后再拉队伍抗日。

张专员,名汉权。抗战前被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冯治安委任为安次县县长。此人精明强干,有爱国思想和军事修养。“七·七”事变后,他立即组织安次民团操练,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日寇。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日军一举攻占廊坊。张汉权县长一面动员安次县人民积极为抗击日寇的驻廊坊的国民党二十九军三十八师一二九旅筹措和运送给养;一面于二十六日亲率一部分民团赶往廊坊战场,配合国民党爱国将士反击日本侵略者。

战斗中,张汉权身先士卒,从二十六日晚上一直忙到二十七日拂晓前。由于军民同仇敌忾,密切配合,使三百多名鬼子死亡大部,而我抗日军民伤亡无几。这给了刚刚踏上廊坊土地而落足未稳的日寇当头一棒。 为了集结更多的抗日志士更大规模地抗击日寇,一二九旅和县长张汉权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全体抗日将士一起于二十七日拂晓回到安次县城,早晨移驻永清县城,在那里砺兵秣马蓄集力量,准备歼寇。

八月上旬,张汉权被国民党前线指挥所委任为河北省第五专署专员兼前敌执法官等职。他见到朱占奎的“公事”,第二天就派人到龙虎庄把朱占奎请到永清县城。他们一见如故,当即张汉权专员让秘书写了“安次抗日游击队长朱占奎”的委任令,并要求朱在组织队伍中自筹枪支,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尽力配给。朱占奎接受委任后,他首先靠在龙虎庄一带的关系,动员龙虎庄的爱国青年参加游击队,而后返回安次,拿着张专员的委任令,请父老乡亲资助武器,向青年壮士宣传抗日道理。仅仅两天就有二十九人报名加入抗日队伍,光安次县小益屯一个村就有范国瑞(四十三岁,在游击队里年龄最大)、朱占英、田宝林,三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八日,安次县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正式成立。这支抗日游击队共三十人,下设三个班,借得了给养费,分发了仅有的八支枪。

祝马房拆铁道 初战得胜

八月十九日上午九点,这支半武装部队,集合于永清文庙大殿前,接受了张汉权专员交给的破坏平津铁路、阻止日寇增援的任务。傍晚,队伍从永清出发到达德隆栈。次日,游击队员们以如何使第一次破路成功为题,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使这次破路成功,必须弄清情况,准备充分后,才能行动。这种统一的思想为首次破路告捷奠定了基础。下午两点,张汉权派人给游击队送来了五十个臂章和五张张汉权的名片。臂章是白地蓝边,正面中间横印着“铁血男儿”四个蓝字,背面是号码,上面盖着张汉权的手章。名片背后也盖着张汉权的手章,以便于这支队伍和地方取得联系。大家戴上臂章,望着“铁血男儿”烁烁发光的四个字,想到即将开赴前线打击日寇,心里热乎乎的,决心完成破路任务,重创日寇,给父老乡亲立功。

游击队当晚住在安次县城西的宗史家务村,派出较有经验四十三岁的范国端背一条破布口袋连夜到廊坊车站铁路附近了解情况。次日天末亮,范国瑞返回了驻地,把铁路附近日寇布防和封锁情况报告给大家。游击队再次讨论作战方案,朱队长决定从日寇防备薄弱的地方动手。傍晚,队伍从宗史家务出发,到达离铁路南三里处的祝马房村。这里处在廊坊车站和落堡车站的中间,没有鬼子驻防。朱占奎让队员们暂在村东大庙休息待命,他孤身一人摸到村北三里处的铁道上,观察了地形,比试了螺丝钉的尺寸,步量了一截道轨的长度,而后返回大庙,做简短的战前动员后,便带领游击队撤到南面的裴家务。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朱占奎又亲自到安次县城叫铁匠打制了撬棍和板手,还按真道轨的尺寸做了假道轨。回到裴家务和游击队员们一起试验破轨的方法。一切准备妥当,晚饭后这支半武装队伍又返回了祝马房大庙。朱占奎挑选八名持枪队员分为三组:一组两人到路北五十米处放哨;二组三人到破路地点以东一百五十米处警戒;三组三人到破路地点以西一百五十米处警戒。 放哨队员坐在道轨上,一则防止传音,二则监视平、津方向的军车。其余队员轮流破路。破路完毕撤退的集合点祝马房大庙。

布置完毕,时间已到夜问十一点,万籁俱寂,天上繁星点点,地下一片漆黑。游击队在队长朱占奎的率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北走去。队员们怀着初战的喜悦和不安,迅速到达破路地点,队员们各就各位,有的警戒,有的拧螺丝,有的拔道丁,有的橇道轨,有条不紊,各自埋头奋战。不一会儿就有几个道钉被卸下,然而,“战斗”并不顺利,由于板手和撬杠钢口太软,仅卸下两个丝母和几个道钉就变形了,拧不动,撬不开了。队员们焦急万分,时间在不停地向前推移着。

此时,日寇的列车轰隆轰隆地已连续开过了三辆。朱占奎看看星斗,大约凌晨三点了,时间不等人,怎么办呢,这时又有一列火车从天津方面开来,朱占奎当机立断,他一面命令队员们收起工具南撤,一面抱起一块大石头放在铁路上,同时命令一队员拔一抱草盖上石头,而后他们接连滚到路南沟里,接着爬起来猛跑。当他们向南跑出五十多米时,敌车车头和前四节车厢因撞石而翻倒在路南的道沟里。不一会儿,翻倒的车箱里,响起了军马的嘶叫和日本兵的哭喊声。原来这是日寇运向西北前线的骑兵。让他们嘶叫吧游击队在朱占奎的带领下首战告捷,并顺利地撤回祝马房。

八月二十三日,安次抗日游击队首次破路成功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在安次、永清一带传开。安次抗日游击队得到了张汉权的称赞,得到了河北省主席冯治安的快邮嘉奖。初战告捷,不仅打击了敌人,扩大了队伍,也大大激励了这些热血男儿的抗日热情。

总结经验 二次破路

为了进一步打击敌人,安次县游击队遵照张汉权的指示,进行第二次破路准备。鉴于第一次破路经验,一定要准备好工具,大家四处寻找得心应手的板手和撬杠。他们终于在一个铁路维修点通过关系找来了卸道轨的工具。并制做了两面小黑旗和四面小白旗,确定了简单的旗语,免去了第一次在铁道上奔跑传讯的麻烦。

八月二十六日,游击队靠着地形、地物熟悉的条件,确定了破路目标即古县村一段铁轨。古县村位于廊坊和万庄中间,……很有周旋的余地。根据计划,这支武装从双营渡河,经韩村,晚上到达炊庄。晚饭后,为防止坏人告密,队员们声称回韩村,十点时他们走出炊庄南口不远,往东一拐转身向北,过刘各庄村边,到达古县村西南停住。朱占奎再次孤身上铁路,弄清情况后回到队伍中布置任务,提出这次破路先整翻敌车,再抓住时机,冲上火车,消灭日寇。由于武器紧缺,这次破路只好把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拆道轨,一部分挖工事,事成后一齐冲向敌人。 这次破路,因为工具随手,所以游击队员们仅用了二十多分钟,就卸掉一段铁轨。

夜间一点多,抗日游击队按计划将准备好的大石块夹在铁轨破头处,立即撤入工事。时间不长。从廊坊开来了一列火车,车临近了,却又停下来了,怎么回事队员们仔细地观察,发现这是一辆修、检道轨的轻油车,紧接着后面开过来一列火车,一瞬间,喘着粗气的车头带着几十节车厢撞上轻油车撞石脱轨翻车。游击队员正准备上车杀敌时,轻油车上逃下来的鬼子开枪了,机枪喷出火舌,密集的子弹向铁路两旁扫射, 由于敌强我弱,不能靠近敌人,游击队员们只好迅速撤往炊庄道口。安次县抗日游击队虽未亲手杀死日寇,但第二次破路使日寇受到惨重损失,再次灭了日寇的威风,长了我中国人民的志气。

附:

周彪

刘秉彦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由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委,孟庆山任副司令,孙毅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全军下辖4个军分区兼支队,另有5个独立支队。此时,朱占魁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上千人,他被任命为独立第1支队司令员。

1938年下半年,朱占魁奉命率部挺进大清河以北。我军很快在大清河以北打开了新局面,然后成立了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年仅29岁的朱占魁,他因为表现突出被我军破格任命为第5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初,第5军分区等部已经被改编为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这个军分区共有3任司令员,他们分别是:朱占魁、周彪、刘秉彦。

0 阅读:5

古风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