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过往,济南大学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2000 年,山东建材工业学院与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济南大学,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此后,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原山东省物资学院以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相继并入 ,为济南大学注入了丰富多元的学科资源,使其学科门类愈发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 10 个门类。在合并发展的进程中,济南大学成果斐然。学科拓展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学科领域,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学位授权点也不断增加,2010 年,济南大学申报的 14 个学科点全部获得通过,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达到 19 个,二级学科点达到 118 个 。到 2024 年,学校已建有 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凭借着不断积累的实力,济南大学也立下了冲击 “双一流” 的宏伟目标。在学校的规划中,从现在到 2027 年是 “冲一流” 的关键阶段,学校期望整体实力能显著提升,实现 A 类学科或国家一流学科的突破,主要办学指标稳定在省属高校前列,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国内高校 100 强,建成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标杆性大学。紧接着,2027 - 2035 年是 “争进位” 阶段,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要充分彰显,力争 1 - 2 个学科稳定在国家一流学科行列,综合实力排名百强内位次前移,形成创新性、开放式、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格局。最后,在 2035 - 2050 年,也就是建校 100 周年前后,学校整体实力及主要办学指标要达到国家一流大学水平,推动更多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向着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迈进。医学院:济南大学的 “心头宝”
在济南大学冲击 “双一流” 的征程中,医学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 2007 年济南大学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共同创建医学与生命学院 ,医学院便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学术声望提升方面来看,医学院凭借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与顶尖人才。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山东省 “泰山学者” 特聘教授 9 人等高水平人才 。这些杰出人才不仅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更在科研领域引领前沿研究,使得济南大学在医学领域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为学校整体学术声望的积累贡献巨大。科研成果产出上,医学院也是成果丰硕。学院建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在全国独立医学院校中,济南大学医学院的科技量值排名较高,超过青岛大学,位居全国第 7 位 ,这些科研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为 “双一流” 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人才培养方面,医学院更是成绩斐然。学院不仅开展本科教育,还具备较强的研究生教育能力,拥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其培养的医学专业人才,在医疗卫生、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 “双一流” 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医学院被 “一刀切” 事件始末
2007 年,济南大学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携手共建医学与生命学院,这一合作让济南大学在医学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双方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凭借其深厚的医学科研底蕴与丰富的临床资源,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撑;济南大学则以其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为医学院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医学院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济南大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支柱。然而,2019 年的一场重大变革,打破了济南大学医学教育发展的原有节奏。山东省整合资源,决定将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合并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这一决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济南大学措手不及。随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组建,济南大学医学院被 “一刀切” 走,不仅学院整体被划走,临床医学博士点、硕士点等关键学科资源也悉数剥离 。这一事件的突然性,让济南大学师生及校友们深感震惊与无奈。多年来,他们在医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如今却眼睁睁看着医学院离去,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这一事件对济南大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在学科建设上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学校的科研实力、人才培养以及 “双一流” 建设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其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双一流梦” 破碎的连锁反应
医学院被划走,对济南大学来说无疑是一场 “伤筋动骨” 的打击,直接导致其 “双一流梦” 破碎,背后的连锁反应影响深远。学科体系方面,医学院的剥离使得济南大学学科布局出现严重失衡。医学门类的缺失,让学校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学科覆盖 ,原本构建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出现断层。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被迫中断,如医学与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的合作研究难以继续推进,限制了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活力。科研实力上,医学院的离去让济南大学元气大伤。医学相关科研经费、实验室资源及团队大量流失,导致纵向课题立项数下降约 20% 。学校在医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大幅减少,原本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医学科研项目因缺乏相应的科研团队与资源支持,进展受阻甚至停滞。而且,论文发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医学领域高水平论文产出锐减,直接削弱了学校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竞争力。人才培养方面,失去临床医学博士点、硕士点等关键学科资源,使得济南大学在医学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模上大幅缩水。原本计划在医学领域深造的优秀学生,因学校学位点的缺失而选择报考其他高校,导致优质生源流失。而且,教师队伍也受到冲击,部分医学专业教师因学科发展受限而选择离职,使得师资力量被削弱,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在 “双一流” 评选的关键指标中,学科评估成绩、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模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济南大学在医学院被划走后,这些指标均出现下滑,与 “双一流” 高校的差距逐渐拉大,“双一流梦” 也因此变得愈发遥不可及。济南大学的 “自救” 之路
面对医学院被划走的困境,济南大学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采取行动,踏上了艰难的 “自救” 之路,努力重建医学教育体系。2021 年 3 月,济南大学与济南圣玛丽亚医院签约合作,并揭牌成立济南大学医学研究院 ,济南圣玛丽亚医院也更名为 “济南大学医学研究院南郊医院” 。这一举措,让济南大学在失去医学院的情况下,重新拥有了附属医院,为医学教育与研究搭建了重要的实践平台。借助医院的临床资源,济南大学能够开展医学科研项目,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医学人才的临床技能。2024 年 12 月 24 日,济南大学与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合作签约仪式在力明学院泰安校区举行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是以医学为主的民办高校,在校生总数在 20000 人以上 ,拥有丰富的医学教育经验与一定规模的医学专业学生群体。此次合作,双方将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济南大学可以借助力明学院的医学专业基础与生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医学教育领域;力明学院则能受益于济南大学的科研平台与师资力量,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实现互利共赢。未来展望:“双一流梦” 能否重拾?尽管医学院被划走给济南大学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 “双一流梦” 彻底破灭。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济南大学仍具备一定的优势与机遇,有望在未来重拾 “双一流梦”。在学科建设方面,济南大学现有的学科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专业被列入山东省属高校 “高水平学科” 建设名单 ,这些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不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为冲击 “双一流” 奠定了基础。科研创新上,济南大学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科研人才,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科研实力逐步提升。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价值。人才培养上,济南大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推进本科专业认证与评估,加强研究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 “双一流” 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政策支持上,山东省政府和教育厅高度重视济南大学的发展,将其列入 “冲一流” 建设高校名单 ,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当然,济南大学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众多高校都在全力冲击 “双一流”,竞争异常激烈。而且,重建医学教育体系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与时间积累,短期内难以达到之前医学院的发展水平。总体而言,济南大学的 “双一流梦” 虽然遭遇挫折,但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学校坚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未来仍有很大的机会重拾 “双一流梦”,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
切走医学院济大失血了,快速发展脚步也有所放缓,否则现在济大超越青大完全有可能,第四轮学科济大强于青大
济南大学和青岛大学有可比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