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这几年,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些品牌顺利脱颖而出,比如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但也有些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知不觉就倒下了,比如今天我们的主角:长江汽车。
说长江汽车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点也不为过,毕竟2013年它就获得了前亚洲首富李嘉诚的51亿元投资,而且还是最早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可谓开局形势一片大好。可惜的是,到了2020年,它却破产了。
一、 长江汽车的前世今生
长江汽车和传统造车新势力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本身就有几十年的造车经验。
长江汽车的前身是杭州公交客车厂,在1954年就已经正式组建,杭州的第一批公共汽车就是它们打造的。起初,杭州公交客车厂只负责旧车改造的任务,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杭州公交客车厂开始试制公交客车。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到了1996年,杭州公交客车厂和长江客车集团合作,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13年,李嘉诚持股的五龙电动车以51亿元注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长江汽车终于诞生。在李超人的光环覆盖下,长江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确实发展迅猛,不仅在深圳、贵州、成都等地成立子公司,还开始涉足行业上下游的相关业务。
2016年,长江汽车推出电动品牌“长江EV”,并相继打造了“奕阁”、“奕胜”、“益众”、“逸酷”等四款产品,不过“逸酷”至今都没有量产。
2017年,长江汽车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沃尔沃中国时任CEO童志远加盟长江汽车。接着,长江汽车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大批量向美国市场出口高端电动物流车的品牌。
不过,由于产品长期停留在PPT阶段,再加上国内新能源产品的补贴开始退坡,长江汽车的表现开始下滑。除了公司现金流紧张,产品的销量也一落千丈。
虽然后期长江汽车尝试过自救,比如帮零跑汽车代工,但是这点努力杯水车薪。到了2020年,长江汽车不得已破产清算。
二 、失败的关键在哪里?
长江汽车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市场策略有问题。
首先,长江汽车一开始就主攻商用车市场,“长江EV”的四款产品里,有三款都是商用车。众所周知,商用车的市场本来就比较小,自然无法为长江汽车带来足够的回馈。最关键的是,唯一的一款乘用车“逸酷”,始终都没能量产。在打法上,长江汽车的节奏就完全错了。
其次,虽然有李超人的光环和“双资质”加持,但长江汽车还是过于自信了,前期花大量资金建工厂,这本身就很冒险,毕竟品牌还没走上正轨。后来股东内讧、缺乏持续融资等负面因素纷至沓来,终于压垮了长江汽车。
写在最后:造车是个技术活,也是个长期工程。长江汽车在顺风开局的情况下,由于步子迈得太大,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当时能及早调转方向,也许今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今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另一个领域,那就是剃须刀市场。说到剃须刀,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都是飞利浦,博朗,松下剃须刀这些都是国际大品牌,没错,以前剃须刀就是被这些外国品牌所垄断,随便一把剃须刀都成百上千,只能是适合手里有闲钱的人或者工作一族使用。
然而今天这一状况被中国一家年轻的企业所打破。今天的主角博锐科技创始人——王小彬。决心放弃继承庞大家业,一心留学闯入科技圈。
他和很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一样,从不被看好,也遇到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是越挫越勇的他终于用实力"打脸"那些当初瞧不起他的人!
他带领了一群90后同伴,潜心专注国内的剃须刀行业,将智能科技与电动剃须刀结合,上线了一款"3D电动剃须刀",短短几天就被抢购280000+台,收入更是达到了几千万,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
为了能够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将剃须刀价格定为99元,采用这种低价高质策略让大众记住这个品牌。而数据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收到产品的消费者都发来了好评
第1:它采用3D独立浮动刀头,舒适贴面,顺滑剃净无死角
第2:超薄双环刀网,效率倍增,不留胡茬,而它的ESM智能剃须系统,剃须刀的,"超强大脑",智能防夹须,全程超爽体验,只需滑过
第3:快速充电,使用5个月,全身水洗,清洁更方便
第4:自动研磨刀片,自主研发的纳米超合金钢(打破日本进口钢垄断),越用越锋利
剃须刀背面还附带有鬓角刀。轻轻往下一推就会自动弹开,刮鬓角、眉毛,修胡子都很好用。
众筹剃须刀的网面厚度不到0.5毫米。也就是说,每一次剃须,脸上留下的胡须根不到0.5mm,在视觉上很干净。看看使用第一批货的网友发来的使用图,真的是太给力了!!
讲真,颜值和功能双双兼具的剃须刀,在市面上真的不多见。
最后,它采用手机usb充电口设计,插在手机充电头上就能充电,非常方便
这是一款送自己、送父亲、送老公、送朋友,都是倍儿有面子、倍儿高级的礼物!
看起来高端大气,还能让父辈们用得开心用得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