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重庆盛大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设置成渝专区,通过“院士名师重庆行”“企业重点成果、技术交流”等特色活动,服务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也在成渝专区设立展厅,展示特色科研成果。

近年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充分发挥农业科教资源优势,围绕休闲农业、畜禽健康养殖、现代农业装备、特色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5大领域,打造特色种苗繁育、动物疫病检测等18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新增3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实验室入选国家级水产检测平台,培育新品种(系)15个,完成成果转化44项。18名教师入选四川省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教师,入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3名教师入选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实施中老、中日国际技术合作项目5项。新增国家发明专利27项,纵向到账4440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服务全省农业创客6000余人次,学校入选首批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100强。


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我们在现场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严吉明进行了采访。详细内容如下:
问:在您看来,职业教育院校的使命是什么?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学校是如何定位的?
严吉明:我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极,要坚持以教育强国为引领,围绕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和育人质量两个核心,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逻辑”上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目标,务实推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社会服务、对外合作等方面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为服务地方发展和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校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特色鲜明的农业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发展、产业需求为主战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学校治理建设,为打造成都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问:“职教出海”是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您认为,我们应如何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助推职教出海“连点成面,形成规模,打出品牌”?
严吉明:我认为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助推职教出海“连点成面,形成规模,打出品牌”,应该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要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办学方式上持续用力。成立校校联盟,加强和500强企业等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产业学院。二是要在“打造品牌、拓宽合作”国际交流上持续用力。打造留学品牌,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打造“神农课堂”“天府农坊”等职教人才培养品牌,教师赴国境外交流,提升职业教育辐射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在“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奔赴上持续用力。大力“走出去”,推进标准国际化认证项目,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资源、留学精品课程等,搭建双语教学科研团队和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加强和“走出去”企业合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走出去”中资企业人才资源供给能力。积极“引进来”,持续引进先进国家等先进职教理念、办学模式和优质教学资源,持续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提质增效。
作者:严吉明 唐雪松 张凤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