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被认为是美帝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因为他的海权论的一系列著作。
不过虽然他因为这些书而得到很高的赞誉,但沙暴认为,和杰克逊·特纳一样,不是马汉的书或者理论很高明,而是他正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在一个恰当的国家,写了恰当的书。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估计很多人以为书名就是《海权论》,误导啊。他的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叫《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看到吧,这是本历史书,马汉从这段历史中得出了海权的重要性。但这不等于说美国在19世纪末也遵循相同的规律。
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英国、荷兰,主要是依靠殖民地和国际贸易发财。书中的那个古老年代没有铁路,陆地运输效率很低。而且海上运输还不讲规矩,即使我没有和你宣战,也会偷偷地派出私掠船,装成海盗抢劫。
所以在那个时代,海外有大块殖民地的国家不得不发展海权,不然会破财。但这并不等于说没有海权,就没有霸权。
比如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就是没有海权的,但沙俄做过欧洲宪兵,德意志帝国是欧洲霸主。
对于美国来说,19世纪末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它不靠海外殖民地和贸易,而是靠国内经济系统。铁路已经很发达,美国运输就是靠铁路。
而且那个时代海运和海战已经有了成熟规则,不会乱来。没有海权,美国照样可以安全地进行海外贸易。
如果只是为了经济和贸易,并不需要海权,马汉的理论本质上是似是而非的理论。
但是为了殖民地或者帝国主义扩张,那么就不一样了。海权是必须的,毕竟水上漂的陆军要征猫才行。
而马汉写那本书的时候,正好就是那个节点。
前面杰克逊·特纳那里提到过,美国正转向帝国主义。有关人物急需找到一种理论,或者说一种合理理由,能够说服自己和美国人扩大海军。
同样,这书在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炙手可热,也是同样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本书高明,而是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合理理由,让他们能够军备扩张,争夺势力范围。
第一艘无畏舰
而且那个时候造舰技术处于突破点,就是可以往无畏舰方向发展。但是造巨舰太费钱,是否必要需要理由。
当时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甲午海战,证明了战术上,大炮巨舰的威力,即使北洋水师战败。而第二件事就是马汉的书,在战略上论述了扩张海军的重要性。
这就是马汉的书为什么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只是时代的需要,并不是因为这书是正确或高明的。
即使没有马汉的书,也会有其他人的书。哪怕是一只猴子,只要写出让好战者喜欢的内容,也会抬起来。
这就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样。不是战争论这本书高明,而是里面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欧洲国家形态从封建领主制转变为民族国家,需要新的又当又立的战争理由,如此而已。
其实几百页的战争论中,有关这句话的内容只有寥寥数页,而其他的内容现在又有多少人去看?战略上无视人民和正义的决定性作用,战术上平淡无奇。即使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二战后也被质疑,比如联合国宪章。
克劳塞维茨
马汉的理论就是一块扩张主义的试金石,过去是,现在也是。谁把这个捡起来推崇,谁就是准备在海洋上扩张,最终必然是殖民、帝国。
美国当初就是走的这条路,幸好美国立国之本还在,最终没有走得太过分。如果没有这种立国之本约束,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