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助的老人
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只要一说到中国的制造业,都是一幅自豪的表情,中国的确成了世界消费品的制造者。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民来城市打工,没有他们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没有他们,中国经济也不可持续。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农民工的奉献,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不可能,但他们却仍然是城市最底层奔波着的那部分人。
农民工要解决的问题何其多。但我以为农民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们的伦理困境。农民工也是人,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他们也有权过正常人应该过的生活。从改革开放开始,这些农村来的打工者们就陷在伦理困境之中无力自拔。
困境之一:父母怎么办?可能带着父母打工的应该是极个别吧?我不敢说完全没有,但父母一般只能留在老家。平时还好,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基本无助。有的老人和我打趣说,他们比孤老都不如,孤老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但他们还要照顾孙儿孙女。这样说可能有些残酷,但农村现在这种现象是普遍。不是这些儿女不孝,而是他们分身乏术,有心不能照月。
过去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再说这样的话当然是过时了。但中国人传统的孝亲这些打工者们也有,但他们不能孝亲的苦恼能向谁诉说?

父母远行的孩子
困境之二:儿女怎么办?多数农民工在走向城市时,儿女一般只能交给年迈的父母。网络上讨论留守儿童的问题很热烈,但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怎么形成的?不就是父母到城里去打工儿女不得不留在老家而出现的吗?是这些父母狠心把他们遗弃在老家的吗?当然不是。可以说父母之所以远离完全是为了儿女们更好的生活。留守儿童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留守。但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有的城市需要有当地的户口,孩子才能在那上学;有的城市虽然放开了,但城市读书的费用不是一般打工者能承受的。当然有把儿女带在身边打工的,但这种现象肯定是极个别。一个棒棒哥带着自己的儿子扛货的照片感动了多少人,但观者体会得到棒棒哥笑容里的苦涩吗?
困境之三:有一部分打工者,出于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考虑,无奈地把妻子留在老家,自己孤身一人在城市打工挣钱。然而,年轻夫妻长时间的分离,夫妻双方情感上的交流、生理上的需求以及心理上的慰藉,都因为这种分离无法得到满足,进而成为引发很多问题的导火线。农村出现的很多民事问题和刑事问题大多与这种现象相关,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如果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他们根本没办法把父母妻儿带在自己的身边。但要是他们具备了这样的经济条件,那他们又何必背井离乡出来打工呢?要知道,这些人在城市里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他们来自农村,为了生活在城市中辛苦打拼,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工作往往辛苦劳累,收入却微薄,居住条件也十分简陋。他们在城市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倘若能够妥善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保障他们子女的教育权益等等,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就解决了一多半的社会问题。因为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个体,更是广大农村人口在城市发展中的缩影。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在推动城乡融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整体社会幸福感等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所以我对代表们也说句心里话,请关注这些城市底层奔波的打工者吧!拿出可行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农民工的城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