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全部家产供独生子出国留学,儿子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并组建家庭并拒绝回国,是不是不孝?
答:这还得从代价来谈起。
一、
是的,从个人选择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
就像自己打算从事什么行业,未来想在那个地方工作,喜欢什么样的另一半一样,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
不过自由也好,喜好也罢,做出了选择题都有自己的代价。
对于这个问题的题主来说,能出国留学的代价,是父母花尽了所有的积蓄,承担了儿子几乎所有留学时候的支出,这个代价对父母来说特别大。
按说父母在做支出的时候,理性的状态下是可以多给孩子花钱,但是自己养老的钱也同样需要储备,否则未来真的有点事,就不受自己控制了,风险太大。
但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血缘和亲情关系,题主的父母选择了孤注一掷,压上了全家的钱。
如果这个代价全部由父母来承担,毕业后留在了国外,对父母不管不顾,也不给父母寄钱让父母养老,或者没有把父母接到国外养老,这肯定是不孝。
因为儿子只享受了受益,没有付出一点代价,这对父母来说是极为不公的,还把父母未来的养老置身于巨大风险当中,这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属不当人子,就是不孝。
不过,如果儿子选择了国外留下来,能通过自己赚钱把钱还给父母,甚至还部分也行,还能做到每年回家看望自己父母一次,在父母生大病的时候也能回国探望,这属于承担了代价或部分代价,还尽了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这就算孝子。
其实这种问题不管男女,思路和标准都一致,要看选择自由的代价是谁来承担,谁选谁承担,把责任尽到位才算公平,否则就是不孝。
二、
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孝顺不仅仅是个选择题,背后还涉及到相互之间的亲情和利益联系,这可以说是国内社会的主流思想。
也就是说我们不单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是看各种问题的联系。
这就好比我们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但是不追求完全的自由,因为孩子跟父母也有强烈的联系。
所以我们可以在适当范围内选择自由,同时兼顾亲情和合作。
比如在这个案例当中,可以选择不出国留学,跟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又能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解决父母的医疗和养老问题。
作为父母,完全可以帮儿子照顾孩子,做一些家务,给儿子事业发展带来支持。
作为儿子,完全可以在父母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对父母的养老和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多赢。
儿子和父母是利益共同体,可以说是共赢共输的局面,当然能做到合作共赢是最好的状态。
反而西方那种父母把孩子养到18岁就行,这是在跟自己家庭斩断联系,这是自己给斩断人脉和资源的联系,这是给自己挖坑导致个人发展效率特别低。
基于现实和文化,保持跟父母共生的文化称为了主流,国内社会大多如此,走主流反而是更容易发展和共赢的。
一旦脱离了主流,生存成本高不说,还容易被主流系统排挤,影响发展的天花板。
三、
不过这件事依然有例外。
俗话说有国才有家,一旦矛盾上升到保护国家的层面上,即使个人承担其中的代价,这是守住了大义,会被整个华夏文化给予尊重,这是大孝,会被整个社会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