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这是人们无法避免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扰很多人价值判断的问题。人们总说极端极端,什么是极端,极端就是忽视了客观事实的作用,而转向用价值来判断事实,这样一来,得出来的结论必然是符合自己的初始设定的,但是这种结论还客观吗?必然不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影片《一诺千金》,本片是黄渤比较小众的电影,但是本片所涉及的内容却一点也不小众,而且可以算得上优秀,本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黄渤所饰演的一个叫单喜良的农民工,因为工友弥留之际的托付,单喜良将工友额小孩送回了老家,老家的人都没了,唯一的母亲也因为改嫁而没法收留自己的儿子。单喜良无奈之际只能将小孩带在身边。
然而小孩对于单喜良来说是一个累赘,他几次三番想要甩掉这个累赘,但都因为自己的善良而作罢,慢慢的,两个人之间也有了感情,然而不幸发生了,小孩患上了白血病,这对于农民工单喜良来说无疑晴天霹雳,最后靠着全社会的爱心,他们终究度过难关。
本片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很多观众看完了之后的评价是太假,他们不相信有单喜良这样的好人存在,因此,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假。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理论,就好比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因为没有看过井外面的世界,所以觉得一切都是如井口般大小,并不愿意接受别的观点。
然而可悲的是,这样的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影视作品中的主流观点。那么我们就要问一问,究竟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才能叫好作品?这个时候,秉持着上述观点的人就会站出来说,当然是批判性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了。那么问题又来了,影视作为一种媒介,它真的只能是批判的吗?恐怕这个问题谁也不会轻易肯定。
我们应该知道,电影只是一种媒介工具,媒介工具的作用在于使用工具的人秉持什么样的观点,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什么观点。对于本片来说,批判的人并不是说本片故事完整性,演员的演绎有什么不好,而是说单纯因为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正向的故事,因此才觉得本片不好。批判性的人不喜欢正向的故事,因此也不会喜欢本片。那么本片讲述一个黑暗的故事,小孩最后因为得不到救治而死去就好了吗?
同样的,肯定也不好,但是批判本片的人认为那样才是对的,而正向的故事才是错的,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切,影视作品本身不承担太多的价值观,更多的价值观是掌控在影视作品的主导者身上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将那些价值观的作品作为推崇,然而他们所推崇的那些作品真的对吗?
人都会有好恶,更别说影视作品了。故事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我们不能就某一个方向做出不容置疑的判断。这个世界上需要有让人看了热泪盈眶的作品,也需要有让人看了牙根咬紧的作品,他们的共同存在才构成了整个影视界,如果仅仅是让一种类型的作品存在,而粗暴的拒绝另一种类型的作品,那恐怕谈不上开放包容,更谈不上创作自由。
然而很多人却依旧以这个为自己的观点来批判本片,这就说不过去了。本片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结局不是自己所期待的,但这样正向的结局就不是结局了吗?恐怕不能这样认为,当我们期待这个社会是充满爱心的时候,没有谁会拒绝这样美好的结局的。相反,如果我们所期待的社会是一个非常黑暗,那么本片的结局自然不是这些人所乐见的。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对于本片持批评态度的人期待的是怎样的社会?如果他们不是这样的期待社会的未来是黑暗的,现状是混沌的。那就说明他们本质上并不在意本片究竟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而只是对于正向的内容都一概而论的否定,这样的话,公正客观在吗?不在的。
《一诺千金》好不好,喜欢的人自然喜欢,但那些批判的人不见得是站在电影这个基础上去行使自己的批判态度,更多的时候,他们不过是见不惯这种正向,见不惯这种好。只有所有的一切形式的媒介都对于国内持批判态度,他们才会认为这是客观的。这或许是一种病症,且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病症并不愿意被疗愈,沉睡的人叫不醒嘛。
你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看到什么样的内容,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很多时候,我们所期待的内容已经被暗中标好了价值观,当这种暗中被标好的价值观成为了主流,并被冠以公正公平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影视界的价值观就已经偏离很远了。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