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之所以被执行死刑,肯定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国《刑事诉讼法》自1997修改之后,对死囚执行死刑的方式加入了“注射死刑”这种新型模式,主要是为了减轻罪犯的痛苦。
与枪决相比,没有那么血腥,而且,监狱在给死刑犯们执行注射死刑前还会在他们的手臂上擦拭酒精进行消毒。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人马上就要死了,还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有什么用呢?可事实并非如此,这样做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还很大。
虽然被执行死刑,但是他们的人权还是被法律保护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著名主持人陈晓楠主持的一档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其中有一期节目叫《我为死囚写遗书》,讲述了一个叫欢镜听的男人为死囚犯写遗书的故事。
那一期节目让我特别震撼,欢镜听是一位受人陷害进了监狱服刑的人,不过,因为他的文化程度较高,且表现好,在监狱服刑时被领导看中,于是就任命他给那些死刑犯写遗书。
因为当时的我在给各大纸媒供稿,以纪实采访为主,于是,决定写一写欢镜听老师的故事,后来,我找到了欢镜听老师的联系方式,随后,对欢老师进行了一次采访。
当时,欢老师给我讲述了他的“福祸人生”三部曲,至今都还印象深刻,在讲到为死刑犯写遗书时,有一个死刑犯的故事让人哭笑不得。
那时候还没有“注射死刑”这种方式,都是枪决,有一次在刑场执行枪决的犯人有十几个,男人和女人并排站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到了这样的时刻,死囚已经心如死灰,几乎没有人会反抗的,因为反抗也没用。
但是,其中一名男子却拼命反抗,这一举动引起了监督官的注意,以为他有什么重要信息要汇报,结果,他却说:
“我还没有结婚,旁边的这个女人长得太丑了,我不想在黄泉路上与这么丑的女人一起同行。”
虽然这个请求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最后,监督官还是满足了他,给他换了个位置。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监狱对死刑犯的尊重。
我们在看某些电视剧时,会经常听到法官对死刑犯宣判,然后宣读“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样的专业用语。
大家注意到没,只是剥夺政治权利,但是不会剥夺他做人的尊严,说白了,当下是文明社会,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人文上的关怀,而注射死刑时用酒精消毒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擦拭酒精更容易看清血管,同时让医生不会有负罪感
给死刑犯注射药剂的人一般都是法医,作为一名医生,他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当针头即将接触人的皮肤时,很容易造成感染,擦拭酒精是不能缺少的一个过程,医生有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业道德。
患者也好,死囚也罢,在他们眼里,都是病人,此时,他们是把死刑犯当做普通的患者来看待的。
虽然这些死囚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让医生对他们注射药剂致其死亡,心理上有道坎,所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像对待普通患者一样,擦拭酒精后再对其注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生的负罪感。
其次,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擦拭酒精后,人体的血管更容易找,可以减少扎偏的几率。
而且,给死刑犯注射的药剂成本非常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扎第二次的,最好是一针下去就能确保万无一失,擦酒精也是为了让一些操作不熟练的法医减少失误。
03注射之前给死刑犯手臂上擦酒精会让活着的人更加敬畏生命
可以这么说,在死刑犯手臂上擦拭酒精比直接注射药剂还要让他们煎熬,酒精的那种冰凉足以摧毁他们的内心。
相信在擦拭酒精这个过程中,死刑犯们的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如果可以他们一定不会再犯下类似的错误,这个瞬间,他们一定意识到了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这个过程可以让死刑犯更加敬畏生命,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前,其实是有很多小细节的,只是我们常人无法理解或者说压根就没听说过,但是,任何一个在我们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细节,一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死刑犯在临死前,监狱专门派人给他们写遗书,还向他们鞠躬,或者是给他们吃一顿好的,给他们一支烟,又或者是满足他们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看起来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对世人却是一种最好的警醒,就拿给死刑犯擦拭酒精来说,其实,背后的意义比实际意义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