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独处变得幸福的秘诀:两招好使,只是你想不到

自在罗布特 2025-03-11 08:47:23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个人独处的能力是衡量其精神力量的标准。”

中国文化有“慎独”的传统。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生活。而桃花源,则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归宿。

独处是自己与自己相处,自己与自己对话。

有人受不了,认为是寂寞孤独空虚冷。

有人甘之如饴,很享受,觉得舒服,自诩为强者。

一位湖北朋友说:“我喜欢独处,我不是内心强大,我就是懒。懒得交际,懒得虚伪,懒得伺候别人。我只想晚年为自己活着。”

一位江苏的朋友说:“我喜欢独处并不是因为自己强大,而是看不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阳奉阴违,攀高踩低。”

看起来,独处并不像想象中的简单,也不是鸡汤文的自我陶醉,而是社会现象反刍的结果。

中国2025年估计单身人士将达到三亿人,我们将进入单身时代。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的“超级老龄化”,超过60岁的老龄人越来越多。

我们面临一个社会真相:单身和老龄化的双重夹击,使得很多人不得不独处。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另外一个社会真相就是:懒和看不惯,并不是内心强大,但是会让人幸福。

很多人厌倦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好的社会风气,想逃离,保持内心的宁静。

社会的勾心斗角,拜金主义,阳奉阴违,攀高踩低,令人不寒而栗,心力憔瘁。

独处就是心灵的一味良药,可以宽慰自己,达到自愈的效果。

人们并不是因为独处变得强大,成为强者。而是强者才会独处,让独处变得舒服。

强者独处的条件有三个,缺一不可:独立的经济,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

因此,独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不是人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独处。

很多人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为了碎银几两,不得不与讨厌的人际关系和讨厌的环境周旋。

这是苦不堪言的事情。

所谓,终日劳碌不得闲,得闲已与山共眠!

英雄是认清了人生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

独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扯去社会的遮羞布,我们将拥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为自己而活。

岂不美哉?

万万没想到,独处变得幸福靠这两招:要么懒,要么看不惯!

0 阅读:18

自在罗布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